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学习和研究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它包括科学与工程技术两方面,两者互为作用,高度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发展很快、影响深远的学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相关的研究与应用的专业训练,具有研究、开发、应用和集成计算机系统与嵌入式系统的基本能力。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与国防工业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计算机应用系统领域,特别是小型嵌入式智能系统领域从事设计、开发、测试、运维、应用等工作,有能力成为中小型工程项目团队负责人、业务骨干或具有在工程项目中承担重要任务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就业5年左右,经过行业实践和自身学习能达到下列目标: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国家与社会;
培养目标2:能够基于所具备的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发现并描述行业或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培养目标3:熟知计算机行业技术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并能综合考虑工程与社会、工程与环境以及经济等因素,能够针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利用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提出解决方案,并能对解决方案进行设计与实现;
培养目标4:具有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或跨文化环境下作为技术骨干或负责人发挥有效作用;
培养目标5: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具有持续学习和跟踪前沿技术的能力。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
1-1具有使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和工具,表述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1-2针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抽象,建立数学模型并完成模型求解。
1-3能够将计算机领域知识和数学建模方法用于推演、分析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1-4能够将计算机领域知识和形式化方法、实验方法、仿真与模拟方法相结合,用于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分析、综合与评价。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计算机领域知识,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
2-2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建模与求解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
2-3能够基于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借助于文献研究寻求优方案,并分析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或单元),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针对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并形成分析文档。
3-2能够以需求分析为基础,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或单元)的设计,并形成设计文档。
3-3能够以设计文档为基础,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实现系统。
3-4能够运用测试工具对实现的系统进行测试,检查是否满足功能、性能、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特定需求,形成测试报告,并根据测试结果优化系统。
(4)研究:能够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归纳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基本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调研和分析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案。
4-2能够根据计算机应用系统关键问题,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搭建计算机应用系统实验平台或环境,开展相关实验,有效收集实验数据。
4-4能够结合专业理论与实践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问题进行预测和建模,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能够运用常见建模工具、设计工具、开发工具、测试工具,并理解其工作原理及其局限性。
5-2能够针对特定需求的复杂工程问题,选择并使用恰当的工具,搜集相关信息资源,进行计算、分析、评价与设计。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领域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计算机应用系统(或单元)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具有了解计算机行业相关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各阶段活动影响的能力。
6-2能够分析和评价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对国家、社会、安全、健康、道德、法律、隐私、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计算机专业工程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知晓国家的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法律和法规;能理解和评价计算机领域工程实践对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持续跟踪国家有关计算机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相关的政策和法津、法规,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2能够针对实际的计算机工程项目,分析其资源利用效率、安全防范措施和社会效益,评价其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了解中国国情,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理解价值观的基本意义,理解个人在历史以及社会、自然环境中的地位,了解中国国情。
8-2理解计算机专业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责任,能够在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诚实公正履行责任。
8-3理解计算机专业工程师对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能够在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并理解不同角色对于团队目标实现的意义和责任,并能在其中发挥有效作用。
9-1能主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并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团队分配的任务。
9-2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3具备策划和协调能力,能够指挥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有撰写计算机工程研究报告和设计文稿、准确表达自己观点或回应指令的能力,能够就计算机应用系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国际发展动态,关注本领域国际热点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备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10-3具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领域工程管理原理与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并具有在多学科环境中进行应用的能力。
11-1理解计算机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的整体框架,掌握计算机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11-2了解计算机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计算机工程项目的时间及成本管理、质量及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
11-3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计算机工程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的方法。
(12)终身学习:面对当前计算机领域新发展,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掌握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和途径;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12-1能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2-2能够自主学习,及时更新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理解并提出问题。
课程体系
课程分类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验 学时 | 上机 学时 | 修读 学期 |
人文社科通识教育 | 1 大学英语Ⅰ | 4 | 64 | 64 |
|
| 1 |
2 体育Ⅰ | 1 | 32 | 32 |
|
| 1 | |
3 军事理论 | 1 | 24 | 24 |
|
| 1 | |
4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Ⅰ | 0 | 20 | 20 |
|
| 1 | |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40 | 8 |
| 1 | |
6 大学英语Ⅱ | 4 | 64 | 64 |
|
| 2 | |
7 体育Ⅱ | 1 | 32 | 32 |
|
| 2 | |
8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Ⅱ | 0 | 8 | 8 |
|
| 2 | |
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 | 48 | 40 | 8 |
| 2 | |
10 大学英语Ⅲ | 4 | 64 | 64 |
|
| 3 | |
11 创新创业学 | 1 | 32 | 32 |
|
| 3 | |
12 体育Ⅲ | 1 | 32 | 32 |
|
| 3 | |
1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 4 | |
14 体育Ⅳ | 1 | 32 | 32 |
|
| 4 | |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64 | 16 |
| 5 | |
16 企业(军工)管理 | 1 | 32 | 32 |
|
| 6 | |
17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教育Ⅲ | 0 | 8 | 8 |
|
| 6 | |
18 形势与政策 | 0 | 4 | 4 |
|
| 1-8 | |
数学及自然科学 | 19 高等数学AⅠ | 5.5 | 88 | 88 |
|
| 1 |
20 高等数学AⅡ | 5.5 | 88 | 88 |
|
| 2 | |
21 大学物理Ⅰ | 3 | 48 | 48 |
|
| 2 | |
22 线性代数 | 2.5 | 40 | 40 |
|
| 2 | |
23 概率与数理统计 | 3 | 48 | 48 |
|
| 3 | |
24 大学物理Ⅱ | 3 | 48 | 48 |
|
| 3 | |
26 离散数学 | 4.5 | 72 | 72 |
|
| 2 | |
77 大学物理实验I | 1.5 | 24 |
| 24 |
| 3 | |
78 大学物理实验Ⅱ | 1.5 | 24 |
| 24 |
| 4 | |
工程基础 | 25 工科电路分析 | 3.5 | 56 | 56 |
|
| 3 |
36 C语言程序设计 | 4 | 64 | 48 |
| 16 | 1 | |
37 计算机导论 | 2 | 32 | 32 |
|
| 1 | |
38 面向对象技术与C++ | 4 | 64 | 48 | 16 |
| 2 | |
29 电子技术基础 | 4.5 | 72 | 64 | 8 |
| 3 | |
专业基础 | 2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 | 1 | 16 | 16 |
|
| 2 |
28 算法与数据结构 | 4.5 | 72 | 64 | 8 |
| 3 | |
30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3.5 | 56 | 40 | 16 |
| 4 | |
31 操作系统 | 4 | 64 | 56 |
| 8 | 5 | |
45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 3 | 48 | 40 | 8 |
| 6 | |
48 信息管理 | 2 | 32 | 32 |
|
| 7 | |
5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前沿讲座 | 1 | 16 | 16 |
|
| 5 | |
专业教育 | 32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 4 | 64 | 56 | 8 |
| 4 |
33 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 | 4 | 64 | 48 | 16 |
| 5 | |
34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 2.5 | 40 | 32 | 8 |
| 6 | |
35 嵌入式系统 | 3.5 | 56 | 32 | 24 |
| 6 | |
39 专业外语 | 2 | 32 | 32 |
|
| 5 | |
40 编译原理 | 2 | 32 | 32 |
|
| 6 | |
43 软件工程 | 3 | 48 | 48 |
|
| 5 | |
44 人工智能 | 3 | 48 | 48 |
|
| 6 | |
60 战场传感与感知技术 | 1.5 | 24 | 24 |
|
| 7 | |
实习与实训 | 49 综合项目实训 | 2 | 2周 |
|
|
| 4 |
51 创新综合项目实训 | 3 | 3周 |
|
|
| 6 | |
70 电装实习B | 1 | 1周 |
|
|
| 3 | |
71 理科创新思维实训 | 0.5 | 1周 |
|
|
| 4 | |
72 人文素养实训 | 0.5 | 1周 |
|
|
| 4 | |
73 金工实习Ⅱ | 1 | 1周 |
|
|
| 4 | |
74 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实训Ⅱ | 1 | 1周 |
|
|
| 4 | |
75 生产实习 | 2 | 4周 |
|
|
| 6 | |
76 虚拟商业创新创业实训 | 1 | 1周 |
|
|
| 6 | |
企业实训 | 10 | 20周 |
|
|
| 7 | |
集中教育 | 61 军训 | 1 | 3 |
|
|
| 1 |
62 入学教育 | 0 | 8 | 8 |
|
| 1 | |
课程设计 | 63 C语言课程设计 | 1 | 1 |
|
|
| 1 |
64 面向对象技术与C++课程设计 | 1 | 1 |
|
|
| 2 | |
65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 1 | 1 |
|
|
| 3 | |
66 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 1 | 1 |
|
|
| 3 | |
67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 | 1 | 1 |
|
|
| 4 | |
68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 1 | 1 |
|
|
| 5 | |
69 汇编语言与微机接口课程设计 | 1 | 1 |
|
|
| 5 | |
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 | 79 毕业实习 | 5 | 10 |
|
|
| 7 |
80 毕业设计 | 12 | 18 |
|
|
| 8 |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