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农学院
1. 植物保护专业本硕统筹培养(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植物保护专业作为山西农业大学历史为悠久的专业之一,一直肩负着绿色植物白衣天使、生物安全国门卫士和绿色食品安全护卫的崇高使命,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目前该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品牌专业和优势专业。植保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植物保护专业本硕统筹培养班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之一,招生指标为30人。按照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进行单独组班、优师授课、重点培养。在读期间实行动态管理和考核淘汰制,符合条件者可免试直接本硕连读,优秀硕士还可选择硕博连读 不合格者转入相应的普通班学习 同专业普通班等专业的优秀本科生,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考核后亦可转入本硕统筹班学习。
培养目标:依托植保一级学科,重点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素养、扎实的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独立的科研创新能力,旨在成为素质、知识、能力和创新综合协调发展的拔尖创新专业人才。
主干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植物病理学、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植物检疫和病虫预测预报等。
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海关口岸、检验检疫、食品安全、高新技术产业、农业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农产品经营和生产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2. 农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具备生物科学、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行业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开发与推广、教学与科研、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统计学、分子生物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农业推广学、农作学等。
就业前景:农学是不老的专业,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农学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农业天地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农产品经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3. 农学专业(功能农业方向)(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中心,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突破口,培养熟悉国内外功能农业学科发展前沿和应用前景、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生物技术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较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及有关功能农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生物营养强化技术的方法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试验设计、组织管理、以及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获取知识并创新的能力,能够从事与功能农业相关的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推广与开发、生产经营与管理等高级技术研发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分子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土壤肥料学、功能农业概论、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营养与疾病、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产品生产标准等。
就业前景:随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传统农业技术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中心重组和改造。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开发功能性农产品是农业进入的一种自觉、快速发展状态。毕业后可以到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功能农业相关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也可以到加工、医药、食品、农、林、牧、渔、园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功能农业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4.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现代农学和农作物种子生产、加工、贮藏、种子质量检测、种子经营管理及市场营销及其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与科研、教育与培训、开发与推广、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经济学原理、应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遗传学、植物生理学、作物育种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种子生产学、种子质量检验技术、种子经营与管理学、种子政策与法规等。
就业前景:我国种子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对种业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行政部门、种子大型企业及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种子行政管理以及种子推广、开发、营销等工作。
5. 植物保护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教学与科研、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病虫预测预报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植保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单位以及主要边贸口岸动植物检疫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各种农业企业及农药生产及经营单位从事经营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6. 制药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农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化胶化、化工原理、化学制药工程、生物制药工程、化工制图、农药学原理、农药毒理学、农药加工、农药合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农药管理学等。
就业前景:制药工程是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学科,同时制药业还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常青”产业,因而制药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非常广阔。学生毕业后可在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农药等化工产品的生产、开发、应用及管理和教学科研等工作。
7. 动植物检疫专业 (植物检疫方向)(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农产品国际贸易基本知识,熟悉农产品安全生产贮运销售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掌握植物检疫和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检测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昆虫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动植物检疫法规、植物检疫学、有害生物检验检疫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检验检疫、海关、植保、卫生、环保等部门和农产品生产基地、良种苗木引种基地、行业协会等实体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等从事检验检疫、生产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
二、 动物科技学院
1. 动物科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开拓和创造能力的,能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生产与管理领域从事教育、科研和推广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行为学、家畜生态学、动物生产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畜牧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饲料生产、动物繁殖、动物生产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
2. 动物医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从事动物疾病诊疗、预防、检疫、公共卫生、业务管理等工作的合格兽医师,以及培养具有从事相关职业业务能力和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兽医病理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家畜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寄生虫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兽医行政部门,商检、海关、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兽医、防疫检疫、科学研究,兽药生产经营,产品开发营销及兽医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 草业科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具备草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草地生态学、草地资源与调查规划学、草地培育学、牧草与饲料作物栽培学、牧草与饲料作物育种学、草坪管理学、草坪保护学、草产品加工学、牧草种子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草业生产的组织与经营、草地资源开发利用、饲草料生产与加工、草地资源监测、草地与环境保护、草坪绿地建植与养护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管理工作。
4. 动植物检疫专业(动物检疫方向)(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人畜共患病的控制与动物疫病防治、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兽医医政学、进出境动物检疫等方面的高级科技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疫病病原学、动物病理检验学、动物源性食品检验学、兽医公共卫共学、动物生物化学、人畜共患病控制及疫病防治、动物病理检验学、动物病原微生物学、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动物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药物残留检测、动物食品毒理与毒物检验学、动物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防疫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畜牧企业、海关和行政机关从事教学、科研、应用技术研发、检验检疫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 林学院
1. 林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林学专业所要求的现代林业基础、森林资源培育、现代森林经营管理、森林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林学、园林、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含科技开发与推广)、教学、管理、创业的复合应用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森林生态学、森林土壤学、林木遗传学、林木育种学、测树学、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林木病理学、森林昆虫学、林木生物技术、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林业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林业、园林、环保、厂矿、社区、规划设计、科研、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林业、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调查与规划设计、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2. 园林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林业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备园林专业所要求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与养护管理、各类城市公共空间、公园、风景区等各类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施工与管理,服务城市绿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园林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城市生态学、中国古典园林史、绘画(素描、色彩、构成设计)、画法几何与制图、设计初步、园林艺术、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园林、城乡建设、生态建设、厂矿、社区等部门和企业从事各类园林绿化与管护、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科研和教学等工作。
3.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所要求的水土保持工程技术、荒漠化防治工程、水土保持规划、生态工程、土壤侵蚀与防治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生态环境规划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水土流失监测、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或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土力学、水力学、水文学、工程力学、地质地貌学、植物学、土壤学、森林生态学、建筑工程测量、水利工程制图、土壤侵蚀原理、水土保持工程学、水土保持规划学、荒漠化防治工程、林业生态工程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水利、环保、林业、土地管理等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水保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林业生态工程、荒漠化防治及国土资源工程的管理、规划、施工、监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各行业设计院(所)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以及有关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4. 生态学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和造就适应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生态知识面宽,应用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强,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与生态学相关的科研、教学、管理及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技术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土壤学、植物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普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学实验技术、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林业、农业、园林、环保等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管理与监测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
5. 风景园林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城乡建设需要,掌握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思维、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各类城市公共空间或绿地、公园、风景名胜、城乡规划等各类景观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具一定的国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绘画(素描、色彩、构成设计)、制图、园林艺术、设计初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观赏植物学、中国古典园林史、风景园林概论、景观生态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建设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园林部门、设计院所(事务所)、房地产业等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
四、 园艺学院
1. 园艺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2+1+1”校所(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理论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在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设施园艺及相关领域从事现代园艺生产、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有较宽广的适应性和一定专业特长的“研究型”和“技能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试验设计与分析、园艺植物研究法、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设施及环境调控。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园艺生产相关的教育、科研、技术开发和各级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等工作。
2. 园艺(花卉与景观设计方向)(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是在“2+1+1”校所(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具备生物学、观赏园艺、景观规划与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城市绿化、花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教、设计、繁育栽培、养护和管理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花卉学、园林树木学、园艺设施及环境调控、园林植物育种学、景观规划与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制图、景观生态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花卉产业、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相关的教育、科研、技术开发和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等工作。
3.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2+1+1”校所(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生物学、园艺学、农业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设施农业操作和实践技能,能够在科教、农业、商贸、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设施农业科学有关的科研与教学、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研究型”和“技能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园艺概论、设施农业概论、园艺设施设计与建造、园艺设施环境与调控、设施作物栽培技术、设施养殖技术、无土栽培学、工厂化育苗、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科教、农业、商贸、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设施农业科学有关的科研与教学、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4.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具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必备的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以及品牌策划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企事业宣传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图形创意、标志设计、文字创意设计、展示设计、装饰造型设计、招帖设计、品牌包装策划设计、广告策划与创意、企业形象策划与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就业前景:能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企事业宣传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等工作。
5. 环境设计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掌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具有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能够面向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建筑设计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高素质环境艺术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形体构成、景观速写、园林制图、手绘表现、人机工程学、模型制作与工艺、园林规划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室内环境设计、植物配置、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室内外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规划设计、环境美化设计等相关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科研、教学、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
五、资源环境学院
1.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地质地貌学、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土壤污染与防治、肥料工艺学、施肥原理与技术、微生物学、土壤改良技术。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公司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工作。
2.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经济学、现代管理学和资源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掌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测量、制图、规划、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环保、房地产等部门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地籍管理以土地政策法规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土地资源调查、测量学、土地利用规划学、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资源环境经济学、土地经济学、地籍管理学、土地信息系统、土地法学、土地利用工程、土地估价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土资源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及土地资源信息采集、土地利用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业务工作,同时可在城建、房地产、农业、环境等领域从事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还可以在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土地估价、土地整理、土地利用工程设计等技术性工作。
3. 环境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有关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生态恢复与重建及环境工程、农业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仪器分析、环境工程学、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与防治、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有关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及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管理等工作。
4.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科学与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空间信息科学基本理论以及3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国土资源概论、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测量学、地图学、地籍管理、遥感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应用、GPS原理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开发方法、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概论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六、工学院
1.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农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在农业工程及工业生产领域内从事相关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拖拉机汽车学、农业机械学、农业机械化管理学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农业工程及工业生产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涉农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管理、营销和教学科研等工作,毕业生可以报考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在国家工业生产领域内从事相关机械产品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传动控制、机械CAD/CAM、三维设计软件及工程应用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工业生产等相关领域内从事机械产品的开发、加工制造、工装模具设计、生产过程管理、数控技术应用、工业自动生产维修管理、计算机软件应用、产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毕业生可以报考农业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电力工程、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应用能力,使学生成为在电气工程应用、电力生产管理、电子技术产品开发等相关领域内从事电力与电子系统的设计开发、运行控制、信息处理、研究开发以及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工程力学、电机与拖动、电力系统、电磁学、电力工程设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单片机及接口技术、检测技术、信号与系统、高电压技术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国家电力生产企业与管理部门、开发电子技术产品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电力与电子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处理、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可以报考电气工程、农业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4. 农业电气化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电力工程、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应用能力,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在电力系统、电子信息产业、数字农业等领域从事理论研究、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电磁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基础、电机与拖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拖动控制技术、农村电力网规划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电力企业、国家电力管理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处理、教学科研等工作,也可报考电气工程、农业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5. 车辆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车辆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车辆设计制造、检测维修和服务等专业能力,能够在汽车行业从事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基础、MATLAB程序设计、微机原理及应用、发动机原理与构造、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电器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在汽车生产和汽车配套企业从事设计与制造、检测与维修、车辆服务管理工作,也可在车辆运用行业从事营销、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可报考机械工程、农业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七、经济管理学院
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学制四年 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卓越农林管理人才实验班),按照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林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养和系统、厚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农林科学等理论知识,具备进行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远大抱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研究生教育及农林企业、政府机构培养和输送具有进一步深造能力,能服务乡村振兴、胜任相关管理工作的高层次、重创新、有竞争优势的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农业经济学、涉农企业管理学、农业政策学、农产品营销学、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概论、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管理、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业产业链整合与管理。
就业前景:具有进一步深造的专业基础和能力,为研究生教育输送具有一定培养前途的人才。也可在各级政府部门、农林牧渔业相关企业、教学与科研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和政策研究等经济管理工作。
2. 农林经济管理(省级精品专业)(学制四年 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农林业科学知识,熟悉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具备农林经济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各类涉农(林)企业、各级政府部门、教育科研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农(林)业经济学、涉农企业管理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农业政策学、农产品贸易、农学概论。
就业前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党政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论研究和财政、金融、计划、统计、营销、经营管理等工作。
3. 物流管理(学制四年 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复合型物流管理专门人才。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管理、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掌握物流学科相关专业理论与方法,具有坚实的英语、数学、计算机基础,扎实的经济、管理、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系统掌握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各环节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现代物流技术及国际物流运作的基本操作规程;具备现代物流经营管理能力、物流计划编制和物流市场开发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适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物流管理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实践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经济法、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经济学、物流工程、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国际物流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物流管理咨询公司、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等物流企业及大型商业企业、工业企业等单位的物流部门,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工作。
4. 农村区域发展(省级特色专业)(学制四年 管理学学士学位)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始建于2000年,我校目前是山西省唯一开设此专业的学校,该专业现有农村区域发展本科专业,农村发展、农业管理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高等院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与学科建设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2014年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成功获批为是山西省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发展问题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农业科学知识,掌握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毕业后能够从事农村社会研究、县级农村规划设计等工作、能在各级行政部门、各类相关企业、教学与科研等从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教学研究等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法、农村社会学、区域发展规划、会计学、统计学、项目投资评估、农业推广学、农村发展研究方法等。
就业前景: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管理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从事计划、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发展、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5. 市场营销(学制四年 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熟悉农产品营销知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学、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查、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广告学、创业学、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农产品营销、物流管理等。
就业前景: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管理咨询以及教学、科研方面的工作。
6.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制四年 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基本理论、基本思维方法与基本实践能力,熟悉世界贸易组织及不同国家经贸法规和业务流程,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能够熟练使用国际通用的一门外国语言从事日常事务和涉外经济工作,对人文社会科学有广泛的涉猎,能在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实际业务、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成为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应用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
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政府对外贸易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外贸管理工作,到外贸企业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及国际市场的营销工作,到国家机关、国民经济综合部门、商业部门、涉外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工商贸易公司或企业从事贸易经济、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工作,到各大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等。
八、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卓越人才实验班(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数学、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掌握食品科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能够在相关食品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创新实践、自我发展、国际交流等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学、食品风险分析、食品毒理学、食品质量控制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相关食品企业、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监督管理部门和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食品生产、分析检测、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安全评价、质量认证、监督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食品贮运加工、食品工程设计和管理的高级科技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工程、食品工程、生物工程及食品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一定的食品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配套、新产品开发、食品品质分析、监控、检验等方面的能力。
主要课程: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与分析、食品原料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贮运学、食品工艺学、食品机械与自动化控制。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食品、轻工、商业、外贸、检验、检疫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3. 生物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从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生物产品开发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卫生学、化学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生物分离工程、基因工程原理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或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工作。
4.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领域,食品原辅料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从事设计、分析、评价、管理和新技术研究的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食品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学、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质量控制学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食品、医学、农业、卫生防疫、质量检验、环保、能源等部门或企业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的应用和管理工作。
5. 生物工程专业食用菌方向(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方向主要培养掌握及菌物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菌种生产、品种选育、食用菌栽培、产品加工、生物发酵以及产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微生物学、普通真菌学、植物生理学、食用菌育种技术、菌种生产与保藏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发酵工程、设施及其环境调节、食用菌加工技术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食用菌领域的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及产业规划、设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6.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化学、管理学等基本知识葡萄与葡萄酒学(发酵工程)及葡萄酒产业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葡萄与葡萄酒领域从事生产、管理和研发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葡萄酒化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葡萄酒酿造学、发酵工艺、葡萄酒质量控制、分子生物学、酿酒葡萄品种学、酿酒葡萄栽培与生态学、葡萄酒感官鉴评学、葡萄酒工程学等。
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到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酒类企业管理、葡萄酒生产、葡萄与葡萄酒及其他果酒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营销贸易、机械和工程生产及设计等领域的工作。
九、 生命科学学院
1. 生物科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现代生命科学的高级专业人才,使学生受到以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即基因工程、基因检测技术、蛋白质分离检测技术、酶工程、克隆技术、细胞培养等为中心的现代生物技术研究的训练,使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意识,并为生命科学各领域输送一流的研究生后备力量。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本科教育能够掌握生物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受到科学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培养适应21世纪能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态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高等学校、相关科研机构、发酵、制药等生物产品企业、生物高技术产业部门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生产和行政管理等工作。也可以报考我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植物学、植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育种等专业以及校外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2. 生物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宏观生物学和微观生物学知识基础,较系统地掌握以基因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和代谢工程技术等为特色的现代生物技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现代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
就业前景: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生物制药企业或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新产品研发、食品发酵或环境保护以及管理工作,愿意继续深造者可报考医药、食品、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3. 生物信息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和统计学素养,完善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信息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生物信息收集、分析、挖掘、利用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学校、科研机构、医疗医药、环境保护等相关部门与行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疾病分子诊断、药物设计、生物软件开发、环境微生物监测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分子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C语言、计算机基础及信息检索、数据库应用、线性代数、生物统计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生物制药企业或其他相关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生物信息学分析、信息技术开发、教学工作、业务技术以及管理工作,愿意继续深造者可报考生物信息学、应用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
4.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中药资源与开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以及现代生命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并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及创业精神,具有教学、研发和一定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多层次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中药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与加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药用植物育种学、药用植物栽培、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中药成分分析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可从事新中药的研究开发、常规及珍稀中草药栽培育种、中药生产、检验、流通、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还可以报考我校及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随着国家对药材生产、经营、应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增大,本专业学生就业有广阔的前景。
十、 文 理 学 院
1. 英语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丰富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农业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英语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英语语言学概论、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美国文学史及选读、翻译理论与实践等。
就业前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的进步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各种行业与世界交流与合作,与世界接轨的步伐越来越快,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学生毕业后可在教育、外事、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2.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熟练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和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从事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科学与工程计算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设计、维护、开发和应用的高级专门技术或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值分析、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运筹学、数学建模、物理学、计算机组成原理、C程序设计、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图形学、软件工程、信息科学基础等。
就业前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广泛深入的应用于人类社会生活,以及全球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21世纪的中国将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学生毕业后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应用化学(学制四年 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天然产物、精细化学品及农药合成、农产品安全监测及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和其他工作的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环境化学、现代分离技术、生物信息化学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主要在化学化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生命、医学、药物、能源、环境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企业单位从事技术研究开发、生产管理、产品研制、生产监督、环境监测、质量检验等工作。
十一、公共管理学院
1. 行政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管理学、政治学、市政学、领导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政治学、管理心理学、国家公务员制度、行政管理学、领导学、市政学、行政决策概论、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组织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农业经济法、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机关管理原理与方法等。
就业前景:各级各类党政机关、政策法规研究部门、人事与教育部门、行政监察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事务管理部门等。
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知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等公共事业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事业管理、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学、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社会调查原理方法等。
就业前景:各级各类党政机关、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公用行业等公共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社区组织等。
3. 法学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法理学、法哲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司法学等。
就业前景:各级各类党政机关、政策法规研究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立法机构、检察机构、审判机构、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等。
4.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软硬件的基本技能;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掌握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有效的沟通技能和良好的团队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语言、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事业单位、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硬件、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开发,计算机管理和维护的应用型人才,并为研究生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与方法,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训练的实用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原理,电磁场理论等。
就业前景:毕业生适宜在电子信息类的相关企业中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经营与技术管理和开发工作,也可以在专业相关的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
6. 网络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在网络设计、规划和管理,网络工程建设,网络应用与网络开发方面具有较强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网络协议分析,网络通信编程,网络工程与综合布线,网络及操作系统安全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网络运营商、网络工程等信息产业部门从事各类网络系统的设计、管理、日常维护、故障排除、网络性能优化和网络安全等工作。
7. 物联网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的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掌握物联网相关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信息处理等计算机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
主要课程: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就业前景: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培养目标为从事物联网应用领域系统规划、设计、分析、科技开发与研究等工作。
8. 城乡建设学院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在农业水利、水利水电、水土保持、村镇供水等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试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水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利工程施工、灌溉排水工程学、农村供水工程、水工建筑物、水泵与水泵站、水资源规划、土壤与农作学、水利工程经济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水利、建筑等行业领域,农业水利、水利水电、村镇供水、水土保持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农业水环境规划和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以及相关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优秀毕业生可推荐或报考国内外院校水利工程、农业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博、硕士研究生。
9. 土木工程(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社会主义市场需要,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策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工程技能,能在土木建筑、市政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部门从事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研究、教学、开发等工作,具有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和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弹性力学、土木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基础工程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砌体结构、土木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等以及相关的主要专业课程。
就业前景:毕业生可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城乡规划等方面的技术工作,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代表职位有: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项目设计师、预算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公务员、教师等。毕业生可推荐或报考国内外土木工程、岩土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博士研究生。
10. 城乡规划(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面向城乡建设、服务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第一线为目标,培养获得城市规划师基本训练,系统掌握城市规划专业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机构的物质性规划设计工作及研究工作,政府城建部门、城市开发和市场服务机构以及相关企业的决策研究、项目策划、工程咨询为业务范围,从事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具有高尚的人文与自然伦理道德和严格的职业操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画法几何、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系统工程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村镇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景观生态规划。
就业前景:毕业后可去往省市县各级规划设计院所、政府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建设企业、城乡建设咨询、设计研究机构,在区域发展与规划、城市规划与设计、乡村规划与设计、社区发展与住房建设规划、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城乡规划管理等领域的从事研究、咨询、设计与管理工作。国家为保证城市规划工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对从事城市规划业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注册执行资格制度
11. 风景园林专业(规划设计方向)(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风景园林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及相关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城市绿化和园林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美术、画法几何、园林艺术、园林史、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建筑设计、风景园林工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景观生态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
就业前景:本专业符合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时代需求,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可去往各省市园林局等行政或行业主管部门、大型企事业单位所属绿化管理部门、公园或风景区管理部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或施工企业、房产开发或建筑行业公司、风景园林类教学科研机构、园林工程监理类 、旅游规划与研究等。
十二、 体育学院
1. 休闲体育(学制四年 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科学的休闲体育观念和开拓创新的创业精神,具有坚实的休闲体育专业理论、技能,具有开拓精神和良好的服务意识,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产品策划与设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学休闲体育经营与管理、体育营销、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学、户外拓展训练、户外生存训练、定向越野、攀岩、高尔夫运动基础、形意拳、网球、瑜伽、体育舞蹈、游泳等。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各级各类休闲度假村、健身俱乐部、户外与拓展训练机构、旅游公司从事休闲体育指导、市场开发、营销等工作;以及机关、协会、企业、社区等部门进行休闲体育指导工作。也可根据个人能力、兴趣、爱好及就业打算考取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进入学校工作。学院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方便与平台。
十三、软件学院
1. 软件工程专业(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国际化、复合型、实用性”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系统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软件设计方法、开发方法和工程管理方法的基本训练;熟悉国际标准化软件开发规范;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交流能力、项目组织协调能力、大中型软件开发能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软件人才。与世界上著名的企业软件公司ORACLE及其他国内外著名企业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导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游戏开发、移动平台软件开发、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体系结构、软件测试与维护、统一建模语言UML。
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软件测试与开发、软件工程规划与设计、嵌入式开发、Oracle数据库开发与维护、Linux高级程序设计、专业服务器的维护和管理、网页设计、游戏软件开发和三维图形动画设计、图像处理以及从事传媒广告、网络多媒体、智能空间和智慧农业、农业信息化、移动终端、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金融工程、金融信息化等方面的工作。甲骨文企业雇主联盟将会推荐学生到高端企业就业。毕业生亦可申请境外就业。
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和数字媒体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新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全球化视野及现代创新意识,系统地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及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艺术创新思维进行数字媒体艺术及相关领域的设计、策划、制作、管理的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图形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摄影与摄像、二维动画基础、三维设计基础、数字影视视听语言、配音与表演、网络传播学、人机交互设计、UI界面交互设计、网页设计、虚拟现实技术、视频合成与特效、数字影视创作与实践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平面设计、影视后期制作、网络媒体制作、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游戏开发、网页设计、数字影视节目策划与创作、数字电影电视特效制作、电视片头设计与制作等工作。可在电视台、网络媒体公司、数字电影制作公司、互动娱乐公司、广告公司、电视频道及栏目包装部门、电视剧制作部门、动画设计公司和教育机构等单位入职。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