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已解决问题

2021年中山大学强基本硕博有效衔接培养方案

2021年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本硕博有效衔接培养方案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1-06-14 19:35:00 解决时间:2021-02-27 08:45

满意答案

(一)本硕博有效衔接培养方案

我校针对强基计划学生采用专属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制定强基计划本科、硕士、博士有效衔接的培养方案。在课程上,设计“科学性、完备性、竞争性”的课程体系,建设强基计划学生专属课程模块,开设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课程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专业课程;打通课程修读的知识体系,强基计划学生在修读完本科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导师指导下提前修读研究生课程。在科研上,设立强基计划学生专属科研项目,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增大研究型学习项目和实践技能训练项目的比例,实现科研训练100%,强化学生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将跟随导师组,定期解读国家战略需求、研读重大科研专项指南、参加学术会议,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动态,了解国家战略需求,了解关键技术难题,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答案来源于:2021年中山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技校网数据中心 2021-02-27 08:45

类似问题答案

2021年中山大学强基本硕博有效衔接培养方案
(一)本硕博有效衔接培养方案我校针对强基计划学生采用专属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制定强基计划本科、硕士、博士有效衔接的培养方案。在课程上,设计“科学性、完备性、竞争性”的课程体系,建设强基计划学生专属课程模块,开设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课程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专业课程;打通课程修读的知识体系,强基计划学生在修读完本科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可在导师指(阅读详细内容)
2022年中山大学强基本硕博有效衔接培养方案
  (一)本硕博有效衔接培养方案  我校针对强基计划学生采用专属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制定强基计划本科、硕士、博士有效衔接的培养方案。在课程上,设计“科学性、完备性、竞争性”的课程体系,建设强基计划学生专属课程模块,开设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课程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专业课程;打通课程修读的知识体系,强基计划学生在修读完本科规定课程的基础上,可(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山大学强基本硕博有效衔接培养方案
  (一)本硕博有效衔接培养方案  我校针对强基计划学生采用专属人才培养模式。专门制定单独的本科、硕士、博士有效衔接的培养方案,配备资深导师团队,创造一流学术氛围,设计“科学性、完备性、竞争性”的课程体系,开设面向学科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前沿课程和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专业课程。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强化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跟随导师组定期解读国家战略需求、(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山大学强基强基生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
4.强基生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考核合格的学生,直接转入培养方案确定的硕士或博士相关专业继续培养。答案来源于:2020年中山大学强基计划入围考核标准(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中山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本硕博衔接的办法
4.本硕博衔接的办法为强基班本科生每人配备一位学术带头人作专门的学术导师,在其大学后期阶段,学生可以提前进入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以及导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实现本硕博衔接培养。建立退出机制,经学院考核后,强基班学生可以继续或者退出下一阶段的学习。实行弹性学制,完成本硕博培养目标的优秀学生可八年毕业。(阅读详细内容)
2021年华南理工大学强基实行“3+1+X”本硕博衔接培养
(二)实行“3+1+X”本硕博衔接培养强基计划采用“3+1+X”(“X”硕士生为2或3年,博士生为4或5年)本研衔接培养模式(各强基计划专业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选择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学习本科课程,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第四年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生在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阅读详细内容)
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强基实行“3+1+X”本硕博衔接培养
(二)实行“3+1+X”本硕博衔接培养强基计划采用“3+1+X”(“X”硕士生为2或3年,博士生为4或5年)本研衔接培养模式(各强基计划专业可根据学科专业特点选择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学习本科课程,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第四年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生在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阅读详细内容)
2020年华南理工大学强基强基计划是本硕博衔接培养吗?
18.强基计划是本硕博衔接培养吗?强基计划采用“3+1+X”(“X”硕士生为2或3年,博士生为4或5年)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三年学习本科课程,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第四年可提前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从第五年起取得研究生学籍,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学生在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开展学科交叉培养。(阅读详细内容)

相关阅读

最新文章
相关学校
招生信息与资讯
技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