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城市: 广东 其它

已解决问题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在读期间出国(境)交流学习的机会多吗?

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招生报考问答在读期间出国(境)交流学习的机会多吗?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06-11 01:53:42 解决时间:2021-04-22 20:48

满意答案

3.在读期间出国(境)交流学习的机会多吗?

答:中国人民大学近年来一直在大力加强国际化建设,大大推进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学校历来把开拓国际视野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校已与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意大利路易斯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韩国首尔国立大学、韩国高丽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以及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61个国家和地区的304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学生可通过多种形式出国(境)深造,每年赴海外进行长短期交流的学生数达千人。

我校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108所高校签署了校级学生交换、学生派出等项目协议,校际学生交流项目达到近百个,项目类型逐年丰富,包括国家公派项目、长期交换项目、寒暑期项目、实习项目、联合培养项目、国别调研项目、短期文化交流项目等。伙伴学校包括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另外,学校还与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台湾大学等21所港澳台地区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换项目协议。

返回问题列表

衣食住行篇

1.对学生有哪些奖助学金方面的制度规定?

答:中国人民大学坚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的资助工作原则,本着“早发现、早解决;多层次、重实效;强基础、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以精准为前提、以育人为根本、以成才为目标、以隐性为原则,通过不断实践和持续优化,形成奖励性、助困性、普惠性、补偿性有机结合的资助模式,构建起精准资助、隐性资助、跟踪资助、暖心资助有机融合,价值引领、能力发展、学业促进、心理辅导、生活保障全面发力的发展型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全过程跟踪资助,照亮学生成长成才道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个人、团队、集体和组织给予奖励和表彰。在工作经验积累和育人目标实践过程中,形成荣誉称号、奖学金、竞赛展评奖励和发展支持奖励这四种学生奖励类型,全方位多角度助力学生成长发展。

新生在入学前可通过“新生报到系统”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审核通过即可享受“新生绿色通道”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当地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与住宿费。本科生每人每年高不超过8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

返回问题列表

2.住宿条件如何,多少人一间宿舍,有没有空调?

答:我校一直致力于营造更好的住宿条件,目前本科生一般4人或6人一间宿舍,宿舍宽敞明亮,均配备空调。

返回问题列表

毕业就业升学篇

1.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都去了哪些行业,受专业的限制大吗?

答:我校毕业生一直广受社会各界欢迎。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的地区、行业流向等就业状况多年来一直走在全国重点高校的前列。总体来看,学生升学比例高、就业前景广阔、就业能力出色、就业机会多。

2020届落实毕业去向的本科毕业生升学比例高达72.07%,其中,国内升学为41.21%,出国留学为30.86%。

中国人民大学2020届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包括高校、科研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占所有就业学生的67.19%。

受访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各项就业能力的满意度均在97.00%以上,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对本校毕业生专业能力(99.32%)、学习能力(99.32%)和责任意识(98.91%)方面为认可。

2020届毕业生择业过程中,获取6家及以上笔试/面试机会的占比为71.39%,获得6家及以上单位接收函的占比达到34.61%。

返回问题列表

2.人大免试读研方面的情况如何?

答:为了鼓励优秀的学生继续深造,我校实施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等相关制度。对应届本科毕业生,各学院均按一定比例推荐品学兼优者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的学生总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25%左右。

升学主要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返回问题列表

答案来源于: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招生报考问答

  技校网数据中心 2021-04-22 20:48
最新文章
相关学校
招生信息与资讯
技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