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目标:
要求考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考试内容:
奠基篇 (1840—1895)
(一)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
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资本主义经济的巨大发展;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激化;阶级斗争的新特点。
2.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及困惑
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发展与衰落;解决社会矛盾诸多方案的破产。
3.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
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 马克思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恩格斯走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 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
1.发现唯物史观的历程
异化劳动理论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 清算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的创立;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公开阐述
批判蒲鲁东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批判蒲鲁东的价值理论,初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阐述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3.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革命中的检验和发展。
4. 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革命
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革命;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5. 《资本论》第一卷的问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对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论证和重大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奠定。
6. 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
对第一国际的理论贡献;同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理论总结;批判《哥达纲领》,阐述共产主义学说。
(三) 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上)——系统化和多方面展开
1.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 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多方面展开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 马克思主义的伦理观;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观
(四)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下)——探索、深化和面向新世纪
1. 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和研究
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的探索;恩格斯对经济落后国家社会发展的研究。
2. 原始社会的研究和对唯物史观的进一步论证与深化
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关于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关于私有制的起源和阶级的产生; 关于国家的起源和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3. 哲学发展的回顾和面向新世纪哲学纲领的提出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的论述;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和区分哲学阵营的论断; 关于彻底的唯物论和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述。
4.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探索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斗争策略
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探索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问题。
5. 面对世纪之交的理论分歧和挑战
批判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思潮和深入阐发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科学阐述对未来复杂事变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开拓篇 (1895—1917)
(五)历史转折的理论分歧
1. 伯恩施坦主义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
时代的新变化及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 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问题》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责难; 伯恩施坦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修正”。
2. 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
卢森堡站在斗争的前列;倍倍尔的理论批判; 考茨基的理论批判。
3.法国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理论的泛滥及其危害;拉法格的理论批判;普列汉诺夫的理论批判
(六) 捍卫真理的列宁主义
1.反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
批判民粹派的主观社会学; 批判民粹派的社会发展观,论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反对“合法马克思主义者”的斗争;批判经济派及孟什维主义,阐述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2.捍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斗争
批判经验批判主义; 批判寻神说和造神说。
(七)实践呼唤的理论飞跃
1.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
揭露机会主义,阐明两种发展观;批判继承辩证法的丰富遗产;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认识。
2. 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
列宁长期研究资本主义的理论成果;科学论述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阶段》一书的伟大意义。
3.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
社会主义革命新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的新贡献;国家与革命的理论。
发展篇 (1917-1956)
(八)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
1.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伟大意义
2.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初的构想;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得失;新经济政策的初实践;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
(九)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苏联模式
1.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
斯大林的理论;若干争论的问题。
2.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斯大林同布哈林的争论;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农业集体化理论。
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苏联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征;苏联模式形成的原因。
4.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和失误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商品货币关系;关于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质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胜利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公管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考试大纲-加试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和失误类似问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