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治安良好、无任何自然灾害,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国之一,是华人控制经济比重多的国家(马来西亚人口3200万,30%的华人控制了马来西亚80%的经济);
2、学校在全球排名靠前,师资力量雄厚,文凭含金量高,学历全球认证。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大学无论 在学术研究上或是大学声誉上,都在全球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3、学校好,费用低,留学性价比高。到马来西亚大学留学的学费、生活费以及日常消费总计每年仅需6 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则可在公立学校获得奖学金甚至免学费。在马来西亚读大学,是工薪家庭子女留学的首选;
4、国际化教育,全英语环境。英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大学全部使用英语授课,采用英美教育体 系,启发式教学,大化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潜质,为将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5、留学快速通道、各学段无缝衔接。1年国内语言及部分通识课程学习、3 年马来西亚大学本科课程学习、1年硕士课程学习,学生自高中毕业后总共5年即可取得硕士学位;
6、国内一年桥梁式课程学习,辅助学生从高中生到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成功之路。山东协和学院聘 请金牌名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强化授课,选派优秀学业规划导师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重点培养学生在语言及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达到马来西亚大学的要求,从而顺利进入目标大学并能够顺利毕业;
7、免费医疗。山东协和学院国际合作班学生在马来西亚留学期间享受马来西亚政府的免费医疗,与马来西亚国民享有同等的医疗与健康保证;
8、校--校合作,全程服务,无后顾之忧。山东协和学院直接与马来西亚各大学合作,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为家长及学生消除后顾之忧。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战略,推行“和合向上”的精神,建设“弘毅、崇真、求索、敏行”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倡导“和谐、和睦、宽容、宽厚”的合作理念,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成为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倡导高雅艺术、传统文化进校园。依托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民族文化节、迎新晚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指导、管理各级社团开展工作,调动各级社团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建设校级艺术类、学术类、实践类、文体类、科技类、服务类社团等74个,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专业技能大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播站、校园网、《山东协和学院论丛》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展示才艺、交流互动的窗口与平台。
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师生意愿表达渠道;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端,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性党建和思想政治优秀成果8项,省级成果奖30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1.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个性化教学,侧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导师制管理模式,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的专业训练,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
3.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该专业用IT新技术、企业项目研发、大赛项目实践主动占领学生第二课堂,成立学生工作室,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齐鲁软件大赛、全国软件大赛等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4.毕业生综合素质好,理论较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称赞,毕业生就业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8%以上。
04核心课程设置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软件工程。
05学生标志性成果(近3年)
近三年,学生荣获大赛奖项共29项,如下:
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
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三等奖6项;
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三等奖2项。
06就业方向
依据近三届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统计,该专业毕业生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的IT部门、国家机关信息化中心、教育、科研院所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和评价等工作。国内外软件企业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及电子商务企业从事网站的设计、美化等工作。出国留学、考研、创业等。
软件产业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产业,是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经过多年的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构建“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的育人机制。
学院先后与山东东方信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人才产业基地等知名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给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了校企双方互动的长效育人机制。
(2)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岗位需求,重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按照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岗位要求与学习内容相对应。依据企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等。
(3)课证融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增加创新性考核项目,组织学生参加齐鲁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级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和专利;激发学生的“更好、更新、更优”的实践潜能,终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80余项,入驻学校创业孵化中心创业项目10余个。
1.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打破班级整体概念,以4-8人形成小组,以4-8个工位为核心,以8-11台二、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语音等设备为硬件基础,以中大型企业网络工程项目为依托,实现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2.构建“实验-实训-实战”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室,打通课内实验、项目实训及技能竞赛的无缝衔接。
3.采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办学模式,建立产业学院
共享中兴教育资源,企业工程师上讲台,企业项目、职业素养课进课堂,校企互动,产学共赢。
03核心课程
路由与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Windows服务器管理与应用智慧城市系统概论、Linux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智慧城市与大数据等
04学生标志性成果(近3年)
Ø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Ø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计算机网络管理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Ø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开发大赛三等奖1项。
Ø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Ø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东赛区三等奖1项。
05就业方向
能够在5G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具备网络架构、工程规划、网络系统集成知识,可从事网络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如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系统运维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站维护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
06资格证书
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网络工程师、中兴教育认证证书(物联网应用工程师)、思科、华为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工信部颁发的中高级网络工程证书等。学生毕业后直接入职中兴下属的子公司或合作公司。
倡导“校企共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师生团队保持产业需求联动,创新性地拓展教学。
企业专家植入课堂协同教学;建立多元项目体系;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参加行业大赛带动产学融合。
(1)创新“一强二融三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一强指强化程序设计编程能力;二融指师资队伍校企双向融合、创新创业融入课程体系;三化指课堂教学信息化、考核形式多元化、实践项目实战化。
(2)采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办学模式,建立产业学院
(3)构建“实验-实训-实战”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本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设置影视、UI方向教学模块,进行实战技能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熟悉一流制作流程,培养前沿、创新、全面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1.结合学校特色,确定人工智能专业的方向为“大数据智能”和“AI+医疗”。
(1)大数据智能
大数据智能是从客观存在的全量超大规模、多源异构、实时变化的微观数据中,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机器学习等技术抽取知识,转化而来的决策智慧的方法与过程。
大数据智能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三个相互支撑的关键技术。大数据为大数据智能提供了关键的数据基础与大数据计算平台,是大数据智能的驱动力;人工智能为大数据提供了算法基础,是大数据智能的核心;自然语言处理直接面对数据中的语义内容,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直接决定大数据智能的广度与深度。
(2)AI+医疗
利用学校的特色“医护”品牌,结合人工智能,以已有的智能医疗系统实验设备为基础,同时依托华为OceanConnet和ModelArts两大平台,打造具有协和特色的“AI+医疗”的人工智能专业。
新医学,即疾病的筛查和预测、药物临床中病人筛选、肿瘤诊断与治疗、药物发现、新靶点、新标志物的发现等;以及新医疗,包括数据结构化、标准化,多源异构数据汇总挖掘,辅助诊断,病灶勾画优化治疗方案,健康管理等。
数据结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操作系统、信息检索与信息挖掘、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数字图像处理、认知科学与脑类计算。
04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从事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应用层岗位;也可以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基础层研究岗位),或在企业从事智能系统集成、维护、管理等工作,也可在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
就职单位涵盖各行各业,包括:互联网科技企业、高新信息技术企业、银行与金融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等单位。
05资格证书
普通话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四/六级证书、人工智能工程师、爬虫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工信部颁发的中高级软件工程证书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生也可参加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保证多证就业。
专业优势:
2013年本专业获批“山东省特色名校非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2015年本专业获批“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
2018年本专业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签订共建专业协议,成立了“协和-中兴智慧城市学院”,共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19年本专业成功获批“山东省本科一流专业”。
专业特色
1.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年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活动,通过竞赛、讲座、参观企业等多种形式,培育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如电子产品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并取得优异成果。
2.与企业合作办学,产学研深度融合
2018年学校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签订共建专业协议,成立了“协和.中兴智慧城市学院”,共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方向是智慧城市应用设计与实现。打造强势校企混编式师资团队,专业技术理论与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同步,教育理念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同步。
03 核心课程
智慧城市系统概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慧城市与大数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04 学生标志性成果
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
山东省大学生单片机应用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
05 专业前景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越来越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并且与其他很多新兴学科行业有着密切联系,且其主导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是我国目前新技术高科技的主要驱动力。随着社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入,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06 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培养的学生可在通信系统、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电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等工作,毕业后也可直接入职中兴下属的子公司或合作公司。
本专业以品牌形象与包装设计、平面设计与文字图形设计、信息设计、数字媒体与多维视觉设计四个方向为主,同时关注设计前沿,不断拓展专业新的领域。旨在培养能综合美学、技术、文化及营销战略的相关知识,解决品牌、包装、广告、书籍、展示、信息传达等各种策略层面和技法层面设计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及能依托数字虚拟技术、信息技术、交互技术从事综合媒体视觉设计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注重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结合。 视觉传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设计者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他通过视觉的语言来与人进行交流,能够使人们更加理解世界上的事物,视觉传达整合复杂难懂的信息,并且包装成美观的形象,通过包含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表达让观众所感知并得到认同。通过各种元素的有机组合给人留下了比较强烈的视觉印象。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应用非常的广布,包括各类展览展示发布机构、超市、银行、大中型商场橱窗、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等。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装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等大量涌现,急需经过系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专业已有14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较好的学科积淀,积累了多年办学经验,多次荣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1.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高职学校特色专业
2.华为、H3C职业技能证书
通过HCIP、软考网络工程师等认证提升就业能力。
3.理论与实践双线教学
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结合项目式教学方法,实现专业课教学优质、高效的交付。
4.课程实训工程项目化
实验实训设备齐全,教学模式采用“边讲边练边分析”,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技能课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较高。
5.学业导师制
配有“思想引领、能力提升、技能过硬”三位一体的第二课堂,助力学院学生成长成才,毕业学生社会口碑好。
路由/交换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系统规划、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综合布线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计算机网络管理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开发大赛三等奖1项。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公司、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信息部门从事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网络规划设计工程师、网络系统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应用开发程序员等。
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四级证书、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NCNE)(一、二、三级)、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考试(NCSE)、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测试(NCAE)、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级有网络工程师、思科(Cisco)CCNA/CCNP、华为HCIA/HCIP、锐捷网络、H3C等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等。
1.山东省第一批获批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2.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
3.直考本校专升本物联网工程专业。
4.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校内与校外实训条件优越,注重实践能力提高。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WEB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射频识别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等。
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三等奖3项;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2项;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8项,二等奖2项。
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证书、物联网应用调研员、物联网产品营销员、嵌入式系统设计师(中级)、物联网应用工程师、物联网开发工程师、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高新技术考试证书。
本业专业属于市场新兴起的急需人才领域,主要从事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物联网工程布线、智慧农业、智能家居、嵌入式开发、通信工程与网络工程等工作。
专业注重动手操作能力,以实践为主,实践与理论并重培养。重视产学研结合,进行校企合作区域性培养。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岗位要求与学习内容相对应。依据企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等。
增加创新性考核项目,组织学生参加齐鲁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级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考取数据库三级证书、数据库系统分析师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和专利;激发学生的“更好、更新、更优”的实践潜能,终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入驻学校创业孵化中心创业项目10余个。
多证书培养,包含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
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为辅线,设置优良的课程体系,坚持“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围绕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实现“逐步递进”式培养标准。
实验实训设备齐全,教学模式采用“边讲边练边分析”,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技能课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较高。
学业导师制,配有“思想引领、能力提升、技能过硬”三位一体的第二课堂,助力学院学生成长成才,毕业学生社会口碑好。
我院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专升本资质,可直接攻读我校计算机类本科专业。
校企一体,特色办学,学院坚持“依托企业、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围绕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与中兴公司、新视觉企业、华为等企业联合培养各类技术人才。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性党建和思想政治优秀成果8项,省级成果奖30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办学,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发展战略,凝练“弘毅、崇真、求索、敏行”的校风,“敬业、勤勉、爱生、正己”的教风,“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英语俱乐部、艺术团、摄影协会等90余个学生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艺术节、文艺晚会、电影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学校微信公众号、广播站、校园网、《协和学院报》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民办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优秀成果奖3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近年来,学校获得多项荣誉,其中,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医学专业在全国民办高校中排名第一,护理专业在中国大学佳专业榜中排名前十。学校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中华职教社评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专家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推行“和合向上”的精神,建设“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倡导“和谐、和睦、宽容、宽厚”的合作理念,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成为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英语俱乐部、艺术团、摄影协会等86个学生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艺术节、文艺晚会、电影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协和学院报》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
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师生意愿表达渠道;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端,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防止了恶性事故的发生,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英语俱乐部、艺术团、摄影协会等72个学生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艺术节、文艺晚会、电影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协和学院报》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学院坚持走以和谐宽松、团结合作为内涵的“和合”建校之路,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方面积极推行“和合”向上的校园精神,把这种精神体现在“明道致远,德慧至善”的校训里,体现在“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里,体现在“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里,化为全院师生和合向上的信念,成为大家的共识与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坚持教育与关爱相结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创办以来,对学生喝开水和洗澡全部免费;先后为9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不同程度地减免了学费,从未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和合”校园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合”向上的精神深深影响和浸润着广大“协和”学子。多年来,学院从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学院稳定发展的事件。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代表山东省民办高校向中央巡视组汇报了经验和做法,还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第18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学院开展师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被省委高校工委多次转发。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英语俱乐部、艺术团、摄影协会等72个学生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艺术节、文艺晚会、电影周等活动。院广播站、校园网、《协和学院报》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
学院自创办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的肯定。
2010年1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荣誉称号。
2010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12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2011年1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
2011年6月17日,学院党委被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山东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12年1月5日,在2011年度全省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统战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中,被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评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9年,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 “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2005年7月,被山东省卫生厅指定为乡村医生集中培训基地。
2009年5月,被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授予“爱心助残之星”的荣誉称号。
2010年1月,在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中,被评为“十佳院校”。
2007年5月,被中国国际教育家协会授予“具影响力的中国十佳职业院校”称号。
2006年9月,被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三十佳品牌单位”。
2006年6月和2011年6月,学院党委2次被中共济南市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8年10月,被济南市教育局授予“济南市公益培训进社区示范学校”。
2004年4月,我院被济南市教育局授予“先进助学单位”。
一、学院概况: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3年,200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民办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分东、西、北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882.68亩,校舍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学院现有任课教师6...
山东协和学院评价
来源:2021年山东协和学院专业介绍
马来西亚国际班留学优势
1、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治安良好、无任何自然灾害,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参与国之一,是华人控制经济比重多的国家(马来西亚人口3200万,30%的华人控制了马来西亚80%的经济);
2、学校在全球排名靠前,师资力量雄厚,文凭含金量高,学历全球认证。近年来,马来西亚的大学无论 在学术研究上或是大学声誉上,都在全球获得了非常高的评价;
3、学校好,费用低,留学性价比高。到马来西亚大学留学的学费、生活费以及日常消费总计每年仅需6 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则可在公立学校获得奖学金甚至免学费。在马来西亚读大学,是工薪家庭子女留学的首选;
4、国际化教育,全英语环境。英语是马来西亚的官方语言,大学全部使用英语授课,采用英美教育体 系,启发式教学,大化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发展潜质,为将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5、留学快速通道、各学段无缝衔接。1年国内语言及部分通识课程学习、3 年马来西亚大学本科课程学习、1年硕士课程学习,学生自高中毕业后总共5年即可取得硕士学位;
6、国内一年桥梁式课程学习,辅助学生从高中生到学士学位、硕士学位的成功之路。山东协和学院聘 请金牌名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强化授课,选派优秀学业规划导师指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重点培养学生在语言及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达到马来西亚大学的要求,从而顺利进入目标大学并能够顺利毕业;
7、免费医疗。山东协和学院国际合作班学生在马来西亚留学期间享受马来西亚政府的免费医疗,与马来西亚国民享有同等的医疗与健康保证;
8、校--校合作,全程服务,无后顾之忧。山东协和学院直接与马来西亚各大学合作,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为家长及学生消除后顾之忧。
来源:2020年山东协和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章程
校园文化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战略,推行“和合向上”的精神,建设“弘毅、崇真、求索、敏行”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倡导“和谐、和睦、宽容、宽厚”的合作理念,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成为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倡导高雅艺术、传统文化进校园。依托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民族文化节、迎新晚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指导、管理各级社团开展工作,调动各级社团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建设校级艺术类、学术类、实践类、文体类、科技类、服务类社团等74个,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专业技能大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播站、校园网、《山东协和学院论丛》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展示才艺、交流互动的窗口与平台。
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师生意愿表达渠道;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端,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性党建和思想政治优秀成果8项,省级成果奖30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荣誉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及特色
1.基于OBE理念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个性化教学,侧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2.导师制管理模式,以教师科研带动学生的专业训练,实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业导师制管理模式。
3.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该专业用IT新技术、企业项目研发、大赛项目实践主动占领学生第二课堂,成立学生工作室,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齐鲁软件大赛、全国软件大赛等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4.毕业生综合素质好,理论较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称赞,毕业生就业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近三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88%以上。
04核心课程设置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和软件工程。
05学生标志性成果(近3年)
近三年,学生荣获大赛奖项共29项,如下:
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
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
山东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三等奖6项;
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三等奖2项。
06就业方向
依据近三届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统计,该专业毕业生大致分为以下三个就业方向:企事业单位的IT部门、国家机关信息化中心、教育、科研院所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维护和评价等工作。国内外软件企业的软件服务外包企业从事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及电子商务企业从事网站的设计、美化等工作。出国留学、考研、创业等。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专业特色优势
软件产业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产业,是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经过多年的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构建“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的育人机制。
学院先后与山东东方信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人才产业基地等知名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给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了校企双方互动的长效育人机制。
(2)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岗位需求,重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按照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岗位要求与学习内容相对应。依据企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等。
(3)课证融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增加创新性考核项目,组织学生参加齐鲁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级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和专利;激发学生的“更好、更新、更优”的实践潜能,终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80余项,入驻学校创业孵化中心创业项目10余个。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网络工程专业
专业优势及特色
1.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打破班级整体概念,以4-8人形成小组,以4-8个工位为核心,以8-11台二、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无线、语音等设备为硬件基础,以中大型企业网络工程项目为依托,实现从独立分项的技术实践向综合性的工程实践跃进,在教学中突出体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2.构建“实验-实训-实战”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室,打通课内实验、项目实训及技能竞赛的无缝衔接。
3.采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办学模式,建立产业学院
共享中兴教育资源,企业工程师上讲台,企业项目、职业素养课进课堂,校企互动,产学共赢。
03核心课程
路由与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Windows服务器管理与应用智慧城市系统概论、Linux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TCP/IP协议分析与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智慧城市与大数据等
04学生标志性成果(近3年)
Ø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Ø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计算机网络管理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Ø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开发大赛三等奖1项。
Ø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Ø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华东赛区三等奖1项。
05就业方向
能够在5G智能传感互联、人机交互、新型显示及大数据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具备网络架构、工程规划、网络系统集成知识,可从事网络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如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系统运维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站维护工程师、综合布线工程师。
06资格证书
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的网络工程师、中兴教育认证证书(物联网应用工程师)、思科、华为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工信部颁发的中高级网络工程证书等。学生毕业后直接入职中兴下属的子公司或合作公司。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优势
倡导“校企共融、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师生团队保持产业需求联动,创新性地拓展教学。
企业专家植入课堂协同教学;建立多元项目体系;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平台,参加行业大赛带动产学融合。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
专业优势及特色
(1)创新“一强二融三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一强指强化程序设计编程能力;二融指师资队伍校企双向融合、创新创业融入课程体系;三化指课堂教学信息化、考核形式多元化、实践项目实战化。
(2)采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办学模式,建立产业学院
共享中兴教育资源,企业工程师上讲台,企业项目、职业素养课进课堂,校企互动,产学共赢。
(3)构建“实验-实训-实战”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室,打通课内实验、项目实训及技能竞赛的无缝衔接。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专业优势特色
本专业以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校企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设置影视、UI方向教学模块,进行实战技能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熟悉一流制作流程,培养前沿、创新、全面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人工智能专业
专业特色优势
1.结合学校特色,确定人工智能专业的方向为“大数据智能”和“AI+医疗”。
(1)大数据智能
大数据智能是从客观存在的全量超大规模、多源异构、实时变化的微观数据中,利用自然语言处理、信息检索、机器学习等技术抽取知识,转化而来的决策智慧的方法与过程。
大数据智能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三个相互支撑的关键技术。大数据为大数据智能提供了关键的数据基础与大数据计算平台,是大数据智能的驱动力;人工智能为大数据提供了算法基础,是大数据智能的核心;自然语言处理直接面对数据中的语义内容,是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直接决定大数据智能的广度与深度。
(2)AI+医疗
利用学校的特色“医护”品牌,结合人工智能,以已有的智能医疗系统实验设备为基础,同时依托华为OceanConnet和ModelArts两大平台,打造具有协和特色的“AI+医疗”的人工智能专业。
新医学,即疾病的筛查和预测、药物临床中病人筛选、肿瘤诊断与治疗、药物发现、新靶点、新标志物的发现等;以及新医疗,包括数据结构化、标准化,多源异构数据汇总挖掘,辅助诊断,病灶勾画优化治疗方案,健康管理等。
03核心课程
数据结构、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操作系统、信息检索与信息挖掘、神经网络与深度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数字图像处理、认知科学与脑类计算。
04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从事人工智能算法设计、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从事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应用层岗位;也可以是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基础层研究岗位),或在企业从事智能系统集成、维护、管理等工作,也可在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
就职单位涵盖各行各业,包括:互联网科技企业、高新信息技术企业、银行与金融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等单位。
05资格证书
普通话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四/六级证书、人工智能工程师、爬虫工程师、数据挖掘工程师、机器学习工程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系统分析师、工信部颁发的中高级软件工程证书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学生也可参加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保证多证就业。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专业优势及特色
专业优势:
2013年本专业获批“山东省特色名校非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2015年本专业获批“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
2018年本专业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签订共建专业协议,成立了“协和-中兴智慧城市学院”,共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19年本专业成功获批“山东省本科一流专业”。
专业特色
1.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年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活动,通过竞赛、讲座、参观企业等多种形式,培育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如电子产品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并取得优异成果。
2.与企业合作办学,产学研深度融合
2018年学校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签订共建专业协议,成立了“协和.中兴智慧城市学院”,共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业方向是智慧城市应用设计与实现。打造强势校企混编式师资团队,专业技术理论与国际技术发展趋势同步,教育理念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同步。
03 核心课程
智慧城市系统概论、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理论与编码、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慧城市与大数据、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
04 学生标志性成果
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5项。
山东省大学生单片机应用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
05 专业前景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越来越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发展迅速,并且与其他很多新兴学科行业有着密切联系,且其主导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是我国目前新技术高科技的主要驱动力。随着社会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入,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06 就业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培养的学生可在通信系统、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领域,从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信息的传输与处理、电子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等工作,毕业后也可直接入职中兴下属的子公司或合作公司。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专业优势特色
本专业以品牌形象与包装设计、平面设计与文字图形设计、信息设计、数字媒体与多维视觉设计四个方向为主,同时关注设计前沿,不断拓展专业新的领域。旨在培养能综合美学、技术、文化及营销战略的相关知识,解决品牌、包装、广告、书籍、展示、信息传达等各种策略层面和技法层面设计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以及能依托数字虚拟技术、信息技术、交互技术从事综合媒体视觉设计的高级专业人才。本专业注重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结合。 视觉传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设计者和观众之间的桥梁,他通过视觉的语言来与人进行交流,能够使人们更加理解世界上的事物,视觉传达整合复杂难懂的信息,并且包装成美观的形象,通过包含艺术性和哲理性的表达让观众所感知并得到认同。通过各种元素的有机组合给人留下了比较强烈的视觉印象。视觉传达设计行业的应用非常的广布,包括各类展览展示发布机构、超市、银行、大中型商场橱窗、企事业单位宣传机构等。设计公司、装饰设计公司、装潢设计公司、广告公司等大量涌现,急需经过系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及特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专业已有14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较好的学科积淀,积累了多年办学经验,多次荣获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1.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高职学校特色专业
2.华为、H3C职业技能证书
通过HCIP、软考网络工程师等认证提升就业能力。
3.理论与实践双线教学
以行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结合项目式教学方法,实现专业课教学优质、高效的交付。
4.课程实训工程项目化
实验实训设备齐全,教学模式采用“边讲边练边分析”,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技能课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较高。
5.学业导师制
配有“思想引领、能力提升、技能过硬”三位一体的第二课堂,助力学院学生成长成才,毕业学生社会口碑好。
03核心课程
路由/交换技术、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系统规划、无线网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Linux操作系统、综合布线
04学生标志性成果(近3年)
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山东省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计算机网络管理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微信小程序开发大赛三等奖1项。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05就业方向
在计算机网络专业公司、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信息部门从事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网络规划设计工程师、网络系统工程师、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运维工程师、网络应用开发程序员等。
06资格证书
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全国英语四级证书、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NCNE)(一、二、三级)、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考试(NCSE)、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测试(NCAE)、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级有网络工程师、思科(Cisco)CCNA/CCNP、华为HCIA/HCIP、锐捷网络、H3C等网络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等。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特色
1.山东省第一批获批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2.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
3.直考本校专升本物联网工程专业。
4.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5.校内与校外实训条件优越,注重实践能力提高。
03核心课程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WEB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例开发、射频识别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等。
04学生标志性成果(近3年)
山东省物联网创造力大赛三等奖3项;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2项;
全国应用型人才综合技能大赛三等奖8项,二等奖2项。
05资格证书
普通话证、教师资格证、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证书、物联网应用调研员、物联网产品营销员、嵌入式系统设计师(中级)、物联网应用工程师、物联网开发工程师、全国计算机信息管理高新技术考试证书。
06就业方向
本业专业属于市场新兴起的急需人才领域,主要从事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物联网工程布线、智慧农业、智能家居、嵌入式开发、通信工程与网络工程等工作。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特色
专业注重动手操作能力,以实践为主,实践与理论并重培养。重视产学研结合,进行校企合作区域性培养。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软件技术专业
专业特色
(1)构建“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的育人机制。
学院先后与山东东方信达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骨文人才产业基地等知名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给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构建了校企双方互动的长效育人机制。
(2)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岗位需求,重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的前提下,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要求,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优化、整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岗位要求与学习内容相对应。依据企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等。
(3)课证融合,有效激发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增加创新性考核项目,组织学生参加齐鲁软件设计大赛等各级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考取数据库三级证书、数据库系统分析师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发表论文和专利;激发学生的“更好、更新、更优”的实践潜能,终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提升。申报并获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10余项,入驻学校创业孵化中心创业项目10余个。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
多证书培养,包含1+X“传感网应用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
以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线,以应用能力培养模式为辅线,设置优良的课程体系,坚持“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围绕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专业拓展能力、计算机应用综合能力,实现“逐步递进”式培养标准。
实验实训设备齐全,教学模式采用“边讲边练边分析”,校内与校外实训相结合,技能课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较高。
学业导师制,配有“思想引领、能力提升、技能过硬”三位一体的第二课堂,助力学院学生成长成才,毕业学生社会口碑好。
我院具有计算机应用专业专升本资质,可直接攻读我校计算机类本科专业。
校企一体,特色办学,学院坚持“依托企业、立足行业、面向全国、围绕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与中兴公司、新视觉企业、华为等企业联合培养各类技术人才。
来源:山东协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及特色
专业优势:
2013年本专业获批“山东省特色名校非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2015年本专业获批“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
2018年本专业与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签订共建专业协议,成立了“协和-中兴智慧城市学院”,共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2019年本专业成功获批“山东省本科一流专业”。
专业特色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年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活动,通过竞赛、讲座、参观企业等多种形式,培育浓厚的学术科技氛围,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和自信心。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如电子产品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并取得优异成果。
来源:2019年山东协和学院普通高校注册入学招生章程
校园文化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战略,推行“和合向上”的精神,建设“弘毅、崇真、求索、敏行”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倡导“和谐、和睦、宽容、宽厚”的合作理念,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成为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倡导高雅艺术、传统文化进校园。依托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民族文化节、迎新晚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指导、管理各级社团开展工作,调动各级社团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建设校级艺术类、学术类、实践类、文体类、科技类、服务类社团等74个,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专业技能大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播站、校园网、《山东协和学院论丛》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展示才艺、交流互动的窗口与平台。
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师生意愿表达渠道;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端,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性党建和思想政治优秀成果8项,省级成果奖30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荣誉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来源:2019年山东协和学院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校园文化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战略,推行“和合向上”的精神,建设“弘毅、崇真、求索、敏行”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倡导“和谐、和睦、宽容、宽厚”的合作理念,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成为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倡导高雅艺术、传统文化进校园。依托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民族文化节、迎新晚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指导、管理各级社团开展工作,调动各级社团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建设校级艺术类、学术类、实践类、文体类、科技类、服务类社团等74个,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专业技能大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播站、校园网、《山东协和学院论丛》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展示才艺、交流互动的窗口与平台。
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师生意愿表达渠道;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端,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性党建和思想政治优秀成果8项,省级成果奖30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荣誉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来源:2019年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招生章程
校园文化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战略,推行“和合向上”的精神,建设“弘毅、崇真、求索、敏行”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倡导“和谐、和睦、宽容、宽厚”的合作理念,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成为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学生会、学生社团,深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倡导高雅艺术、传统文化进校园。依托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民族文化节、迎新晚会,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成立大学生社团联合会,指导、管理各级社团开展工作,调动各级社团的积极性、创造性。共建设校级艺术类、学术类、实践类、文体类、科技类、服务类社团等74个,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专业技能大赛、学科竞赛、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学校微博、微信公众号、广播站、校园网、《山东协和学院论丛》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展示才艺、交流互动的窗口与平台。
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师生意愿表达渠道;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端,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性党建和思想政治优秀成果8项,省级成果奖30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荣誉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和“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来源:2018年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
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能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把立德树人做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服务,在回报社会中育人,在服务社会中发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以和合向上、协同奋进为内涵的“和合”文化,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办学,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专家治学”发展战略,凝练“弘毅、崇真、求索、敏行”的校风,“敬业、勤勉、爱生、正己”的教风,“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和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英语俱乐部、艺术团、摄影协会等90余个学生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艺术节、文艺晚会、电影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学校微信公众号、广播站、校园网、《协和学院报》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
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师生意愿表达渠道;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端,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防止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民办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优秀成果奖3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荣誉
近年来,学校获得多项荣誉,其中,2015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就业50强高校;2016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创新创业50强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医学专业在全国民办高校中排名第一,护理专业在中国大学佳专业榜中排名前十。学校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中华职教社评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省人事厅、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来源:2017年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章程
校园文化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专家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推行“和合向上”的精神,建设“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倡导“和谐、和睦、宽容、宽厚”的合作理念,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成为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英语俱乐部、艺术团、摄影协会等86个学生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艺术节、文艺晚会、电影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协和学院报》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
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师生意愿表达渠道;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端,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防止了恶性事故的发生,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民办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优秀成果奖3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荣誉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来源:2016年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普通高校招生章程
校园文化
学校重视大学文化建设,秉承“明道致远、德和崇文”的校训,坚持“依法办学、诚信办学、规范办学”的宗旨,实施“质量立校、专家治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战略,推行“和合向上”的精神,建设“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和“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倡导“和谐、和睦、宽容、宽厚”的合作理念,把协和精神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信念,成为行为规范。
学校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英语俱乐部、艺术团、摄影协会等72个学生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艺术节、文艺晚会、电影周,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协和学院报》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
学校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完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机制,拓宽师生意愿表达渠道;开展安全和法制教育,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依法妥善处置突发事端,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有效地防止了恶性事故的发生,被济南市评为安全管理先进单位。
学校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党建工作经验先后在第18次、21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交流,4次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转发,多次在全省高校会上交流介绍,获全国民办高校党建思政工作优秀成果奖3项,党委被评为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济南市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统战部表彰为“统战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荣誉
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被山东省政府评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为“山东省五A级学校”,并连续六年评为“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来源:2012年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简章
校园文化
学院坚持走以和谐宽松、团结合作为内涵的“和合”建校之路,着力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一方面积极推行“和合”向上的校园精神,把这种精神体现在“明道致远,德慧至善”的校训里,体现在“诚信、奉献、求真、务实”的校风里,体现在“勤学、善思、笃行、创新”的学风里,化为全院师生和合向上的信念,成为大家的共识与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坚持教育与关爱相结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创办以来,对学生喝开水和洗澡全部免费;先后为9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不同程度地减免了学费,从未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和合”校园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合”向上的精神深深影响和浸润着广大“协和”学子。多年来,学院从未发生过安全责任事故和影响学院稳定发展的事件。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代表山东省民办高校向中央巡视组汇报了经验和做法,还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第18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交流。学院开展师德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的经验被省委高校工委多次转发。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成立了文学社、记者站、英语俱乐部、艺术团、摄影协会等72个学生社团组织,定期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艺术节、文艺晚会、电影周等活动。院广播站、校园网、《协和学院报》等是师生发表作品和展示精神风貌的窗口。
学院荣誉
学院自创办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办学业绩,得到各级政府及社会的肯定。
2010年1月,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的荣誉称号。
2010年9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12月,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先进集体”。
2011年1月,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
2011年6月17日,学院党委被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授予山东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12年1月5日,在2011年度全省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统战工作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中,被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评为“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9年,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 “优秀民办非企业单位”。
2005年7月,被山东省卫生厅指定为乡村医生集中培训基地。
2009年5月,被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授予“爱心助残之星”的荣誉称号。
2010年1月,在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山东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山东民办高校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中,被评为“十佳院校”。
2007年5月,被中国国际教育家协会授予“具影响力的中国十佳职业院校”称号。
2006年9月,被山东省民办教育协会评为“山东省民办教育三十佳品牌单位”。
2009年5月,被山东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授予“爱心助残之星”的荣誉称号。
2006年6月和2011年6月,学院党委2次被中共济南市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五好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8年10月,被济南市教育局授予“济南市公益培训进社区示范学校”。
2004年4月,我院被济南市教育局授予“先进助学单位”。
山东协和学院主页
一、学院概况: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93年,2003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成为具有独立颁发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资格的一所全日制、综合性普通民办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坐落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分东、西、北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882.68亩,校舍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学院现有任课教师6...
大学招生信息
技校中专招生
全国技校排名 2022年技校招生信息 10大女生专业 10大男生专业 各地技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