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特色】该专业从我校优势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土地遥感与信息方向发展而来,采用“3 +1”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实践教学,将学科建设和科研应用于本学科人才培养,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形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条件】教师22人,教授4人、副教授6人、讲师12人。博士15人硕士3人;江西省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2人,江西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人。教辅人员2人:高级实验师1人。
【培养目标】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熟练运用地理学、现代测绘学、计算机科学、土地科学、资源科学、生态学等综合理论知识开发各类专业地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核心课程】地理学,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土地资源管理
【主要课程】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图象处理、GPS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及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数字地球概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
【学制年限】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考研升学】近三年(2016-2018)升学率分别为20%,15.79%,27.91%。近三年毕业生111人,考取研究生24人,升学率21.62%。
【就业去向】近三年(2016-2018)就业率分别为86.67%,78.95%,88.37%。科研和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国土、水利、交通、城建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相关的空间数据生产、测绘遥感应用、GIS设计开发、地理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等工作。
【发展前景】2018年全国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预计超过6200亿,占全球产业总产值达27%,国家战略需求持续增加、社会需求旺盛、科技创新政策和高新技术驱动将为本专业学子提供更多现代化的、高收入的就业岗位。
【优秀校友】邹俊华:2009届毕业生,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规划院副院长;周克昊:2010届毕业生,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专业特色】培养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已在省内外、国内外农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切实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江西农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师资力量】专职教学和科研人员21人,教辅人员3人。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助理研究员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博士学位19人、硕士学位2人、学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2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9人;年龄45岁以下教师占45.8%;其中全国模范教师1人、江西省优秀教师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2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2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校“青年教授”1人、校“未来之星”3人。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核心课程】植物营养学、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
【主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土地资源学、土壤农化分析、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农业环境学、水土保持学等。
【学制年限】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考研升学】近三年(2016-2018)考研升学率分别为23.18%,32.35%,46.34%。近三年毕业生108人,升学率36.11%。
【就业前景】近三年(2016-2018)就业率分别为81.25%,85.29%,82.93%。土地、农业、农资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土壤培肥与改良、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植物营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发展前景】该专业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等合作机制,学科发展紧跟国际前沿,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力,为学生继续升学或就业提供很好平台。
【优秀校友】倪才英,1990届毕业生,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卢小勇,1997届毕业生,樟树市市政府副市长
原标题:江西农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