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咨询电话:0371-67758825,67758827
学院二维码:
一、学院简介
电气工程学院设有自动化(河南省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四个本科专业;学院下设控制工程系、电气工程系、测控工程系、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并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点。学院还是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单位、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单位。
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级及以上学术领军人才和教学名师等一批学术骨干。其中有教授、副教授50人,高级实验师、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36人;教师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9人。
二、专业培养目标
1.自动化(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一本招生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等综合素质与技能,能够解决自动控制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装备制造、工业产品加工控制等自动化工程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系统运行、工程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1)能够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有社会责任感,在自动控制工程实践活动中能够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并考虑可持续发展。
(2)能够融合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学科知识与技术,遵循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技术原则,对控制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能够跟踪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生产制造等工作。
(4)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多学科团队中以特定角色发挥自己的作用,能够针对自动控制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客户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有相关领域的技术管理能力。
(5)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通过工程实践和等方式,持续提高专业素养和自身素质,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一本招生专业)
本专业培养人格健全,爱国敬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和电气工程技术实践经验,自觉履行电气工程师的职业要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胜任电力系统、电力装备、工业电气控制等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系统运行、工程管理等工作,并能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目标1.能够适应电气工程技术发展,掌握电气工程技术相关标准、规范、政策、法规,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负责完成一个中小规模电气工程项目或工业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技术服务,胜任电气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工作。
目标2.能够以创新思维跟踪电气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并能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电气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负责完成一个以上产品关键技术的方案设计和研发工作,胜任研发工程师、技术经理等工作。
目标3.主动适应电力系统、电力装备的技术发展,遵守电力系统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职业责任,胜任国家电网相关运维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供配电系统的运维工程师、部门经理等工作。
目标4.坚守职业操守,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能够综合考虑法律、文化、道德、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对电气工程实践的影响,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目标5.不断积累电气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经验,提升沟通、协调、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从事研发、测试、技术支持、营销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胜任项目经理、团队负责人或者企业中层领导工作。
目标6.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实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胜任跨文化背景的电气工程技术工作。
3.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一本招生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解决工业控制类仪器仪表及测控系统集成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经验,自觉履行本专业工程师的职业要求,能够从事软硬件系统设计开发与运行维护、工程应用及相关技术研究等工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毕业后经过5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能够适应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掌握相关标准、规范、政策、法规,能对复杂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能够完成中等规模工程项目的测试和技术支持任务,胜任系统工程师的工作。
目标2.能够以创新思维跟踪测控技术与仪器仪表行业的前沿技术,并能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工程实践,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系统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负责完成关键技术的方案设计和产品研发工作,胜任研发工程师、产品设计师等工作。
目标3.坚守职业操守,主动履行社会责任,能够综合考虑法律、文化、道德、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对本专业领域工程实践的影响,坚持公众利益优先的原则。
目标4.不断积累本专业领域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经验,提升沟通、协调、竞争与合作能力,能够从事研发、测试、技术支持、营销等相关的管理工作,胜任项目经理、团队负责人或者企业中层领导工作。
目标5.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实现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胜任跨文化背景的技术工作。
4.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一本招生专业)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素质、能力、知识协调统一,具有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宽厚的基础理论和广泛的专业知识,系统地掌握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的轨道交通自动控制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后经过4-6年左右的工程实践,能够达成下列目标:
1)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解决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
3)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系统分析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轨道交通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轨道交通工程实际中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具备对轨道交通信号及相关控制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协调事务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待人谦和。
5)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轨道交通信号及相关的控制类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6)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适当途径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三、专业毕业要求
1.自动化(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一本招生专业)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自动化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点1.1 掌握解决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问题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
指标点1.2掌握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并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
指标点1.3 掌握自动化专业核心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指标点2.1 能够运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识别和表述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具体的控制科学与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要求。 |
|
指标点2.3 能够针对所选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严谨推理,并给出解。 |
|
指标点2.4 能够从数理科学和工程科学的角度,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试图改进和优化。 |
|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系统或组件,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指标点3.1 能够在控制系统开发项目中进行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
指标点3.2 能够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实现。 |
|
指标点3.3 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项目的测试和评价。 |
|
指标点3.4 在工程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具有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
|
指标点3.5能够在工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法律、安全、健康、文化、环境等因素。 |
|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自动化专业相关的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指标点4.1 能够基于自动化专业相关原理和方法选择研究路线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解。 |
指标点4.2能够运用自动化专业相关原理和专业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合理步骤实施实验以支持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 |
|
指标点4.3 能够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结论。 |
|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指标点5.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
指标点5.2 能够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和工具对自动化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仿真和预测。 |
|
指标点5.3 能够针对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的需要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平台环境和开发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控制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指标点6.1 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控制工程实践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指标点6.2 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控制工程项目解决方案产生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控制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指标点7.1 在控制系统开发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指标点7.2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控制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控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指标点8.1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
指标点8.2 具有社会责任感,对现代社会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具备推动社会进步的意识。 |
|
指标点8.3了解职业性质和责任,在控制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
|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指标点9.1 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指标点9.2能够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划分,且胜任相应的角色职责。 |
|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控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指标点10.1 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依据控制工程实践的需要通过工作报告、设计文档、陈述发言等形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
指标点10.2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
|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控制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指标点11.1 掌握控制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 |
指标点11.2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开展控制工程项目管理活动。 |
|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指标点12.1 具有自主学习意识,能够阅读和理解自动化专业文献,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 |
指标点12.2 追踪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了解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发展特点,不断学习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一本招生专业)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
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概念、术语、图形、符号等语言工具用于工程问题的描述。 |
1.2能够针对具体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
|
1.3能够应用电气工程专业基础知识推理、分析专业实际工程问题。 |
|
1.4能够运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解决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
|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电气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描述和分析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通过文献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文献资料,获得有效结论。 |
指标点2.1 能够运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识别和表述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具体的电气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要求。 |
|
指标点2.3 能够针对所选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严谨推理,并给出解。 |
|
指标点2.4 能够从数理科学和工程科学的角度,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试图改进和优化。 |
|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需求,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电气控制系统或组件,并能通过仿真或调试验证其合理性。在设计、开发和验证过程,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
指标点3.1 能够在电气工程项目开发中进行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
指标点3.2 能够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具体工程实现。 |
|
指标点3.3 能够按照要求进行电气工程项目的测试和评价。 |
|
指标点3.4 在工程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具有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
|
指标点3.5能够在工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法律、安全、健康、文化、环境等因素。 |
|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优化与改进方案,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指标点4.1 能够基于电气工程学科相关原理和方法选择研究路线或技术方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解。 |
指标点4.2能够运用电气工程学科相关原理和专业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合理步骤实施实验以支持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 |
|
指标点4.3 能够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结论。 |
|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气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指标点5.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
指标点5.2 能够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和工具对电气工程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仿真和预测。 |
|
指标点5.3 能够针对特定工程问题的需要选择和使用恰当的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电气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气工程实践和复杂电气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指标点6.1 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电气工程实践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指标点6.2 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电气工程项目解决方案产生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了解有关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理解和评价电气工程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指标点7.1 在电气工程项目设计研发与实践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指标点7.2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电气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熟悉职业和行业规范,能够在电气工程实践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履行责任。 |
指标点8.1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
指标点8.2 具有社会责任感,对现代社会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具备推动社会进步的意识。 |
|
指标点8.3了解职业性质和责任,在电气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
|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指标点9.1 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指标点9.2能够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划分,且胜任相应的角色职责。 |
|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电气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客户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指标点10.1 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依据电气工程实践的需要通过工作报告、设计文档、陈述发言等形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
指标点10.2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
|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具有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指标点11.1 掌握电气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 |
指标点11.2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开展电气工程项目管理活动。 |
|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自主学习适应创新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
指标点12.1 具有自主学习意识,能够阅读和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文献,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 |
指标点12.2 追踪行业发展动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发展特点,不断学习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
3.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一本招生专业)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的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点1.1 掌握解决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领域复杂问题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
指标点1.2 掌握解决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基础理论,并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
指标点1.3 掌握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的基础理论,并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指标点2.1 能够运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识别和表述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具体的测控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要求。 |
|
指标点2.3 能够针对所选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严谨推理,并给出解。 |
|
指标点2.4 能够从数理科学和工程科学的角度,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试图改进和优化。 |
|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软硬件系统或组件,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指标点3.1 能够在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项目中进行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
指标点3.2 能够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的软硬件实现。 |
|
指标点3.3 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测控系统开发项目的测试和评价。 |
|
指标点3.4 在工程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具有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
|
指标点3.5能够在工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法律、安全、健康、文化、环境等因素。 |
|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测控技术相关的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指标点4.1 能够基于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相关原理和方法选择研究路线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解。 |
指标点4.2能够运用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相关原理和专业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合理步骤实施实验以支持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 |
|
指标点4.3 能够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结论。 |
|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领域的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指标点5.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
指标点5.2 能够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和工具对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仿真和预测。 |
|
指标点5.3 能够针对软硬件开发的需要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平台环境和开发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领域相关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指标点6.1 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领域工程实践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指标点6.2 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领域工程项目解决方案产生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测控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指标点7.1 在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开发的工程实践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指标点7.2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指标点8.1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
指标点8.2 具有社会责任感,对现代社会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具备推动社会进步的意识。 |
|
指标点8.3了解职业性质和责任,在仪器设计和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的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
|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指标点9.1 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指标点9.2能够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划分,且胜任相应的角色职责。 |
|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指标点10.1 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依据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领域实践的需要通过工作报告、设计文档、陈述发言等形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
指标点10.2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
|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测控系统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指标点11.1 掌握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 |
指标点11.2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开展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的项目管理活动。 |
|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指标点12.1 具有自主学习意识,能够阅读和理解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的专业文献,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 |
指标点12.2 追踪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的发展动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了解仪器设计、测控技术与系统集成技术领域的发展特点,不断学习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
4.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理工类 四年制本科 一本招生专业)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点1.1 掌握解决轨道交通信号领域复杂问题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
指标点1.2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基础理论,并能够用于解决工程实际中的运行、管理和维护问题。 |
|
指标点1.3 掌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核心知识,并能够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
|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
指标点2.1 能够运用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识别和表述复杂工程问题。 |
指标点2.2 能够针对具体的轨道交通信号及相关问题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并达到适当的正确性和可用性要求。 |
|
指标点2.3 能够针对所选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严谨推理,并给出解。 |
|
指标点2.4 能够从数理科学和工程科学的角度,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并试图改进和优化。 |
|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控制系统或组件,并能够在设计/开发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指标点3.1 能够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开发项目中进行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 |
指标点3.2 能够按照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的实现。 |
|
指标点3.3 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项目的测试和评价。 |
|
指标点3.4 在工程项目设计开发过程中具有创新的态度和意识。 |
|
指标点3.5能够在工程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法律、安全、健康、文化、环境等因素。 |
|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相关的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指标点4.1 能够基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相关原理和方法选择研究路线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解。 |
指标点4.2能够运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相关原理和专业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并按照合理步骤实施实验以支持复杂工程问题的求解。 |
|
指标点4.3 能够对采集到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结论。 |
|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复杂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平台、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指标点5.1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和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
指标点5.2 能够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和工具对轨道交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模拟、仿真和预测。 |
|
指标点5.3 能够针对控制系统软硬件开发的需要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平台环境和开发工具,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轨道交通信号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指标点6.1 能够基于相关背景知识分析和评价轨道交通信号工程实践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
指标点6.2 能够合理分析和评价工程项目解决方案产生的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信号控制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指标点7.1 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开发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
指标点7.2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信号控制工程实践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信号控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指标点8.1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
指标点8.2 具有社会责任感,对现代社会问题有较深入的认识,具备推动社会进步的意识。 |
|
指标点8.3了解职业性质和责任,在信号控制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有法律意识。 |
|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
指标点9.1 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
指标点9.2能够理解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划分,胜任相应的角色职责。 |
|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
指标点10.1 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依据信号控制工程实践的需要通过工作报告、设计文档、陈述发言等形式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
指标点10.2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 |
|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的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
指标点11.1 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因素。 |
指标点11.2 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中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活动。 |
|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
指标点12.1 具有自主学习意识,能够阅读和理解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文献,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 |
指标点12.2 追踪轨道交通信号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了解轨道交通信号领域的发展特点,不断学习以适应技术的发展。 |
四、人才培养特色
学院拥有“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粮食信息处理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工业过程自动化检测与控制重点学科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制造业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过程自动化检测与控制重点学科实验室”“河南制造业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等省市级学科研究平台;拥有“过程装备与精益控制”“智能计算技术与应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设有“机器人研究所”“检测技术研究所”“信息科学与系统工程”“先进制造研究所”“机电设备及测控技术研究所”“计算智能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智能检测与控制工程研究所”“先进自动化研究所”“电气工程及清洁能源研究所”“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所”“先进自动化研究所”“智能监测与控制工程研究所”“系统仿真计算中心”等13个研究机构和科研实验室;学院近年来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Motorola)、美国飞思卡尔公司(Freescale)、美国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欧洲意法公司(ST)、与美国德州仪器(TI)、奥地利贝加莱公司、许继集团仪表公司合作成立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在信息融合与故障诊断、机器人遥操作、粮食品质检测与机器视觉等领域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形成了储粮品质智能化检测、粮食信息融合与异常诊断、先进控制理论在粮油食品领域的应用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轨道信号综合仿真实验室
硕果累累:
同学们在实验室做出自己的发明,并获得竞赛奖项,为个人及学校争得了荣誉。
我院学子在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取得佳绩
我院学生在国家级机器人大赛中斩获多个奖项
五、学科建设与科研开发
电气工程学院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及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教育部粮食信息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制造业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过程自动化检测与控制重点学科实验室、郑州市中意合作清洁能源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科学研究平台,是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单位及支撑单位。
学院以“控制科学与工程”省一级重点学科为基础、以省级工程实验室、地厅级工程技术中心与实验室为主要支撑,以“控制科学与工程”省一级重点学科、“测控技术与智能仪器仪表省工程实验室”学科平台为抓手,在“智慧城市中的感执技术”“工业过程检测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与智能测控系统”、“机器人技术”,“系统科学信息融合技术”,“智能系统”等形成了特色优势发展。
学院承担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省部级、地厅级攻关及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拥有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500余万元,教师中拥有博士以上学历34%,包括省级特聘教授、省级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多名。学院在基础研究和应有研究领域均形成了稳定的学科特色优势,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学院刘楠嶓教授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8中国(国际)传感器创新创业大赛由学院承办
六、学生培养与就业
电气工程学院学生工作紧紧围绕学校“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主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基础扎实、能力较强、勤朴笃行、艰苦创业”的应用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1、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学院依托研究所、创新实验室和众多的教学实验室等平台,以培育、发掘、选拔人才为目标,实现累进式创新,鼓励和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各项大赛,屡获殊荣。近几年,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邀请赛、瑞萨超级MCU电子模型车大赛、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控制仿真挑战赛、贝加莱学界联盟竞赛、ARMST大学生智能设备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全国虚拟仪器大赛等国家级学科和行业竞赛中,学院分别获得国家级二等奖和三等奖多项,和分赛区的一、二、三等奖。
2、培养应用型人才。学院积极推进 “双证书”教育,与郑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对毕业生进行创业培训,99%以上获得创业培训证书,为自主创业享受优惠政策创造了条件。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分别与浙大华嵌和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开展合作,进行订单式培训,毕业生通过基础理论教学与大量的实践环节相结合,就业质量大幅提升。
3、打造社会型人才。学院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国家助学金获得者成立感恩服务总队,参加校外公益实践活动,强化服务社会和感恩社会意识;进入实验室,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加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认知;开展各种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