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介绍
本专业通过学习工程力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机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CAD/CAM设计等理论课程,以及金工实习、电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培养适应机械行业和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掌握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一定工程机械产品设计能力,主要从事工程机械产品设计、加工制造、质量检测、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车间基层管理工作的,具有理想信念、良好职业道德、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国“十三五”规划已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布局,面对巨大的行业人才需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将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培养大量社会急需的设计与制造人才。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从事机械产品的三维造型设计、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等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
机械产品的识图、制图能力;机械加工工艺制定及工装设计能力;计算机建模能力;数控机床操作及编程能力。
专业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动、数控机床与编程、数控机床自动编程、三维CAD、机械CAD/CAM。
主要实践环节
制图测绘、金工实习、三维CAD实训、数控实训、机械CAD/CAM实训、液压技术实训、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专业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第一线,从事机械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装配、维护与技术管理等岗位的工作。主要岗位有计算机绘图员、数控操作员、产品设计助理等。
初始就业岗位
车间一线助理技术员、绘图员、工艺员、操作工、销售员等。
发展就业岗位
车间一线技术员、车间一线管理人员(班组长)、销售经理、售后服务工程师等。
延伸就业岗位
工程师、工艺师、车间主任、设备主管等。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特色
1.不断完善创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与校董事单位和省内外大中型企业的合作,积极完善创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开发生产性实训项目,校企共同培养学生,缩短学生工作后的适应期。形成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互赢”的“2+1”和“订单培养”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达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2.运行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体制
以校董事会为依托,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多渠道、多方式的校企合作关系,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锻炼的需要。校企互聘,共同进行产品开发、技术革新、技术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等工作,实现校企师资、基地资源共享,建立了运行良好的长效合作机制和体制。
3.毕业生连年呈“三高”状态-----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社会美誉度高
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之上,就业单位效益好,就业前两年月收入在3500元左右,之后逐年稳步上升,毕业生受企业重视,美誉度高,发展前景好。
CAD中心成立于1996年10月,计算机绘图仪实验设备先后更新两次,现拥有联想计算机100台,惠普计算机20台,HP大幅面绘图仪两台。CAD中心主要承担《计算机绘图》、《三维CAD》等课程的上机任务,以及有关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上机任务,同时还可承担学校其它计算机课程的上机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任务。是学校CAD应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该中心先后被河南省科技厅、新乡市科委命名为“河南省通用机械CAD培训基地”、“新乡市CAD应用工程培训中心”、“新乡市制造业信息化培训推广中心”。,也是劳动部、信息产业部、AUTODESK公司认定的认证考试中心。
CAD/CAM实训室配备50台计算机,1台高性能图形工作站,1台三维逆向扫描系统。主要承担机械产品的三维造型、数控自动编程、CAM仿真加工技术、逆向工程等实训任务。以典型机械零件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典型产品的选择体现了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的特点,活动设计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把教师的教学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联系了起来,使学习内容充分体现企业实际需要,让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训练操作技能、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工作能力和方法能力,体验企业工作过程和氛围,构建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指导、咨询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自行处理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原标题:河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