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学经济学院成立于1992年11月,其前身为1960年成立的经济学系,是河北省高校中的第一个二级学院。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已成为河北省经济类人才培养和经济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教职工118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教授、研究员3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4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为6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4人,在读博士教师18人,占全院教师比重为81%。硕士研究生导师54人,博士生导师5名,研究生导师占全院教师比重为56.2%。
经济学院下设四系四所,即:经济学系、经济统计学系、金融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日本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所。环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院、河北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循环经济研究院、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以及统计决策咨询中心等四院一中心挂靠在经济学院。
学院设有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保险学5个本科专业,拥有多个河北省重点学科,一个世界经济博士点,有金融学、国际贸易学、统计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世界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14个学术硕士学位点,以及金融、国际商务、应用统计、保险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学位点数量和质量在河北省同类学科中均处于领先。
目前学院在校学生1845人,本科生1382人,硕士研究生426人,博士研究生37人。近年来,我院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急需的经济类本科和研究生万余人,其中一大批毕业生走上各级领导岗位(现任厅、局级干部70余人,处级干部600余人),在科研、教育战线也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学者。
咨询电话:0312-5079320
(一)经济学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具有国际视野,为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机构、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和财经院校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较强学习研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掌握中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基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经济学流派评析、投资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
专业特色:经济学专业以经济学知识的广而精著称,无论是经济学理论基础,还是经济学分析方法,都是其教、授范围。毕业生理论根基扎实、知识面宽、就业范围广是其专业特色和优势。
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面较广,适合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营销等工作。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研率为25-30%)。
(二)经济统计学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统计学与经济学基础,熟练应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可以在社会经济各个部门从事统计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扎实的数学、统计学与经济学基础,具备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社会经济领域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熟练掌握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外文资料查询、检索等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国民经济核算、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抽样技术、运筹学、非参数统计、数据挖掘、社会经济调查方法、经济预测与决策、宏观经济分析与管理、试验设计、保险精算等。
专业特色:统计学是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的科学和艺术。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透过对数据的分析,统计学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统计学是眼睛,通过对纷繁复杂数据的分析,能够厘清事物的本质。通过统计学专业的学习,每个人都会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与工具,为从事各项工作提供高深的管理方法。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政府统计机构、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信息处理和数据分析工作,以及在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相关教学和研究等工作。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其中考研率为30%左右)。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政治素养和较强学习、研究能力,能在国际经贸、国际金融领域和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经贸工作的复合型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发展动态,熟悉WTO相关规则和对外贸易与投资的国际惯例;能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和沟通,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服务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跨国投资与经营、中国对外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谈判、英文函电、国际经济合作等。
专业特色: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学习和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前沿动态,注重掌握从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直接投资等国际经贸活动的基本技能,关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运行机制对国际经贸活动的影响,为进一步对外、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决策参考。
就业前景:可从事银行、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跨国公司经营及企业营销管理,以及高等院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7%以上(其中考研率为25-28%)。
(四)金融学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经济管理素质,掌握金融及投资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及金融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充分掌握我国金融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精通金融、保险、证券等方面实务,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金融信息,并运用相关知识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宏微观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统计学、国际金融、中级财务会计、商业银行经营学、保险学、投资学、公司金融、投资银行学、保险学、金融市场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工程、银行会计学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前景: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行业;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多年来,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8%以上(其中考研率为25-30%)。
(五)保险学专业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商业性保险业务的营销、经营管理、社会保险基金运作与管理、保险监管等实际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保险人才。
培养要求:掌握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系统学习保险学专业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保险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国内外与保险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保险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主要课程: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保险学、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保险精算、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投资学、保险会计、生命表分析、保险法学、保险营销学、证券投资分析等。
专业特色:让学生系统掌握保险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保险业务技能,获得经济、管理、财务、金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保险综合业务能力以及证券、投资的基本技能。
就业前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毕业生可到中外商业性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业务的营销、经营管理;可到社会保障机构、中央银行、相关监管机构和政府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宏观保障、保险管理工作;也可到外贸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管理和研究工作。该专业本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5%以上(其中考研率为15-25%)。
微信扫一扫
咨询技校问题
微信扫码
咨询技校问题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如不能及时更新或与相关部门不一致,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③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邮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