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室内设计课
记者获悉,从2008年3月至今,由政府资助的职业资格鉴定高级工免费培训项目,已经惠及全市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700多人。据近一次的抽样调查显示,今年已经培训的学员就业率达到了90%。据悉,这份“免费午餐”自去年推出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令人欣喜之余,相伴而来的是“免费”背后的三分忧虑。
喜:初现成效
据市人事局介绍,由市人事干部培训学校负责具体操办的毕业生就业培训,旨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我们去年培训了701人,涵盖5个专业技能项目,分别是网络管理员、经理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维修、室内设计等”,学校负责人吴延风向记者介绍。
目前,培训班的教师基本上由劳动局鉴定中心推荐,教学水平较高且注重技能。如经理人培训班,由党校组成专家讲师团担任授课,程序设计、计算机维修、室内设计等培训,也均由我市几大高校的专家讲师团负责授课。今年六月份毕业回到温州的叶约,就报名参加了广告设计的培训,现已在一家企业就职:“工作中经常要对计算机图文进行处理,培训学到的知识还挺管用。”据悉,学习期间,培训学校对学员进行关于教学、培训服务相关的调查反映,近八成学员对师资和教学质量给予了良好的评价。而培训学校不定期回访反馈的学员就业率,也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结合市场需求,今年的培训项目又增加了广告设计和办公软件两项。到目前为止,今年已经培训了933人,培训方预计本年度培训总人数会突破1000。
忧:尚有缺憾
“免费”、“90%就业率”等字眼透露出这份政府买单的培训的确“味道不错”,为未就业毕业生增加了一定的求职资本。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午餐”虽好,却并非人人都能“吃好”。
出于鼓励毕业生参加培训的美好愿望,培训开展初期,对于报名把关相对宽松。而学员专业选择不合理,学习积极性不强,甚至出勤率不高的现象也逐渐显现。为了缓解这一问题,代培机构只好采用了“无奈之举”,要求每位受训学员缴纳200元押金,在培训结束通过考试后归还。
“我们有些学员是家长代为报名的,自身意愿不强,也有些学员在选择培训项目的时候非常草率,并没有真正和自己的求职需求结合”,培训学校有关人员表示,这样的情况在培训中一直存在。因此相关培训项目的受欢迎程度也是冷热分明,如今年经理人培训报名数已经超过900人,但计算机维修项目仅有73人报名。
“学员青睐‘经理人’,冷落‘维修人员’,出于‘说出去好听’的原因不在少数。”吴延风一语道破培训项目冷热分明的的原因,他表示可以理解毕业生的这种心态,但也不无忧虑地认为这并不利于毕业生真正得到自我提升。
评:不能一“免”了之
如何充分利用好政府资源,实现“免费”促就业的真正目的,而不是一免了之,人事部门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吴延风介绍,目前培训学校对学员是否符合报考国家职业资格(高级)条件,以及是否符合免费培训条件都进一步严格把关,争取每一位学员高效完成培训。且每期培训班都成立班委会、学习小组等,安排学员担任班干部,并通过开通班级QQ群,定期举办课余活动等方式来活跃学习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培训与相关企业挂钩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介绍,网络管理员培训项目,大胆聘请了杭州朝瑞电脑公司技术总监担任授课。今年参加培训的学员李上尧就对此感觉满意:“老师会更注重和市场实际情况结合,实践的内容比较多。”据透露,今后的培训将继续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合作,开拓新的培训项目,把社会需求作为向导,充分体现培训的社会化效应。
而温州大学等高校就业指导方面专家也表示,学生在离开校园后的培训行为应该是区别于高校教育的系统学习,这种短时的培训必须在符合市场需求,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求职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专家还建议,如采取对培训学员进行职业方向测评,定期调查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协助学员认清定位有的放矢,也是更好拓展“免费”内涵的办法。
同时,这也要求毕业生首先放平求职心态,认清自我定位,不盲目追求所谓“体面”岗位。端正就业观的同时,要积极主动了解市场需求,正确选择合适对口的培训项目来提升自我,争取让职业资格培训成为促进个人求职成功的推力之一。另外,珍视培训的态度更应该贯穿始终,因为这不仅是自我职业生涯起步的重要品质,更是个人对社会资源的应有的尊重表现。
原标题:浙江温州未就业毕业生免费职业资格培训惠及1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