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培养须知
新生入校后请先到录取院系报到,认真研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手册》,全面了解我校对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具体要求,包括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具体要求;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个人培养计划。
一、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入学后的专业培养方案,原则上应参照我校同年级同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有关要求制订,其中:
1.港澳台地区硕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有以下两种方式,任选其一必修:(1)与我校同年级同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的要求相同,3学分;(2)仅必修《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3学分,开课学院为文学院。
2.港澳台地区硕士研究生其他课程的学习要求与我校同年级、同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要求相同;
3.港澳台地区博士研究生政治理论课:可以和学校同年级博士生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也可以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每门课程授课时间为一个学期。如果该博士生在我校取得硕士学位并已修完上述两门课程,则可根据专业需要,用其它课程代替政治理论课;
港澳台地区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应在新生入学后三个月内由各培养单位组织制订并备案。
二、全日制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应随同年级同专业研究生一起上课,同堂考试,不单独开课、不单独命题考试,不降低评分标准,必须严格按照学校有关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规定执行。
三、对于非全日制(兼读制)研究生(以下简称兼读生):
1.培养方式
兼读生应以累计不少于六个月的时间到我校进行学习与研究,接受面授、答疑、考试、答辩等方式的培养;其它时间的学习,由兼读生本人在港澳台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地自行安排,并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进展情况,提交自学成果,确保培养计划按期完成,达到规定的培养目标。
兼读生来校实行登记制度,来校、离校时必须到所在院系办公室登记。兼读生每次来校期间的学习和研究情况应有详细的记录,并由导师和教务秘书审查签名,与本人培养计划及执行情况表一起存入档案。
2.课程安排
各有关培养单位对兼读生来校期间所修课程要组织专人集中面授,每门课程面授时数不得少于全日制在校生授课时数的1/3。
3.学年论文、社会调查(业务实习)、教学实习和科学研究工作
兼读生在学期间应结合课程学习或实际问题,在与导师协商的基础上完成若干篇课程论文和1至2篇学年论文。兼读生可在港澳台地区及国外自行开展必要的社会调查(业务实习),并写出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社会调查(业务实习)报告。兼读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到内地搞协作项目研究或参加有关研讨会,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4.考核方式
兼读生所学的专业课程必须全部进行考试。对有题库的课程,采取题库抽题考试方式。对没有题库的专业课程,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试。课程论文应在课程修完后的本学期内写出,由三人以上的导师指导小组评定成绩。
兼读生外国语课程考试方式应与在校生相同。
兼读博士研究生在作博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之前,须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兼读生的各项考试时间应按教学计划进行。如有特殊情况需另外安排考试时间的,必须经过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专业学位培养与管理办公室批准。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培养管理办公室专业学位培养与管理办公室
2020年7月
原标题: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培养须知